战“疫”中逆行的“平民英雄”

德阳日报 2020-02-12 09:34 大字

邱时春利用喇叭流动宣传。

兰飞龙摄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在全民防控的战场中,德阳市各地涌现出了一大批志愿者,他们中有年老的长者、有感恩的贫困户、有各单位的普通员工。

本报记者叶斌秦琴王珊珊张伟通讯员兰飞龙何菲

邱时春:志愿服务“老资格”

“新冠肺炎有点凶,大家千万莫放松,继续在家蹲到点,电视瞌睡随你选……”2月10日一大早,在旌阳区德新镇的大街小巷,62岁的邱时春大爷骑着“电马儿”又开始流动广播宣传了。

“多面手,志愿服务‘老资格’。”这是居民对邱时春的评价。他每天穿行于场镇大街小巷搞宣传。除此之外,人员摸排、垃圾清运、卡口值守、消毒灭菌……邱时春都要“掺和”进来。

“邱大爷是个很实在的热心人,一天从早忙到黑,喊他去休息也不去。晓得我们人手紧缺,就回去把他婆娘、女儿,还有亲戚都喊起来当志愿者,为疫情防控出一份力,真的了不起!”场镇居委会党支部书记邵敏说起邱时春时,由衷地夸赞。

“不准开门卖东西,不要找借口。听劝,为了大家的安全,不得行就是不得行……”这是邱时春说得最多的话。

邱时春称,现在的情况就是要严一点,有些人不凶他一下听不进去,也意识不到疫情的可怕之处。

王戈:接过疾控这杆枪

见到王戈时,他刚刚做完流行病学史调查回到办公室。凌晨4点躺下休息,早上7点多起床又投入新一天的战斗。

王戈是一名“控二代”,父亲王晓平曾任绵竹市疾控中心主任。2003年非典发生后,王晓平长达几个月没回家,吃住都在指挥部。这种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深深感染了王戈,原本就读于泸州医学院临床医学系的他毅然转系到预防医学系,走上了和父亲同样的岗位。

1月27日,绵竹市一居家隔离人员彭某出现发热等症状,需要疾控人员进行流行病学史调查。当晚10点多,王戈穿戴好防护装备走进集中医学观察点,他要详细记录每一个需要纳入筛查范围的点位和重点人员。等到情况一一询问、核实完毕,已是28日凌晨1点。

28日凌晨4点多,检验结果出炉,彭某被确诊为绵竹市第1例新冠肺炎病例。王戈再次返回集中观察点进行流行病学史调查,同时根据彭某提供的线索,他还要排查其去过的所有场所,逐个找出密切接触者……此时他已经40个小时没有休息。

由于曾多次接触确诊患者,从1月27日起,王戈再没回过家,办公室也搬到了单位院子的一个小房间里单独办公,就连吃饭都是同事打好给他送来。

周光国:当好防疫“宣传员”

2月9日早上8点,广汉市三水镇场镇上,62岁的周光国就已经来到菜市场,帮忙维持市场秩序,叮嘱摊主们把口罩戴好,劝导流动摊贩不要占道。

他是广汉市的见义勇为模范,2015年因为帮忙抓小偷身负重伤。“前几天,三水场镇社区人手不够发出号召,希望有志愿者加入到抗疫队伍中来,我就主动参与了。”周光国说道。

“你出门还是要把口罩戴起哈,不然就最好在家呆着不要出门,对你对大家都好。”周光国说。每天上午,他都要自带一个小音箱循环播放《健康告知书》,手里也要不时地向来往居民发放防疫知识宣传单,看到不戴口罩的就要上去劝说几句,“每天口水都说干了”。

周光国说,自己年纪大了,做不了太大的事,但当志愿者这件“小事”他能胜任做好,“毕竟防疫宣传,为大家也是为我自己好”。

付华寿:脱贫户主动请缨

“师傅,你是到哪里去?麻烦你登记下个人信息、车辆信息。”在什邡市师古镇金龙村的一处卡点,身穿绿马褂、手戴红袖章的该村脱贫户付华寿正在对进村的一辆小车做登记。

今年45岁的付华寿,2014年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关怀下,有一定文化知识的付华寿被聘为金龙村的残疾人专委。母子俩在各级部门的帮扶下,靠着勤劳,在2017年实现了脱贫。

疫情防控到村后,金龙村就开始组织动员各方力量,落实上级部门的工作安排。付华寿主动请缨报名要求到一线去,为镇上、村上出力。

付华寿说,他们村疫情防控抓得很严,他每天和另外一名村民每天早上8点就到卡点上,一直要忙到下午6点才结束。另一村民负责拦车,他负责登记信息。

“这些都是我能做的,也算是为疫情防控出点力。”付华寿坦言,日子好过了,也不能忘本。

新闻推荐

绵竹:安全出行有保障 健康检查要逗硬

检查现场四川经济日报讯(肖静洋记者钟正有文/图)为做好外出务工、返岗农民工行前免费健康服务工作。2月8日,绵竹市人社局党...

绵竹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绵竹,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