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岁农妇耗时7年绣出5.6米长《清明上河图》

德阳日报 2019-09-12 09:12 大字

制作成功的清明上河图十字绣。

熙熙攘攘的闹市、来来往往的人群、宛如彩虹的木桥、紧张忙碌的船工……800多年前的《清明上河图》,将宋都汴梁的繁华表现得淋漓尽致,而这番盛世景象近日出现在一幅5.6米长、0.6米宽的绣布上。这是绵竹市金花镇54岁农村妇女熊晓凤耗费7年时间精心绣制的一件十字绣作品。近日,记者展开这幅绣品时,只见大到宽阔的河流、威武雄伟的城楼,小到推舟、拉车、骑马、赶牛等情节,无一不栩栩如生,画面令人叹为观止。“这只是展现了《清明上河图》其中一部分,繁忙的汴河码头以及两岸的风光。”熊晓凤称,目前该幅十字绣已接近尾声,接下来,她会对人物、景色、建筑等勾勒边线,使其看上去更加美观、立体。

文/图周韵本报记者陈晓霞

痴迷十字绣农妇挑战5.6米长《清明上河图》

熊晓凤是金花镇三江村2组人,谈起与十字绣的渊源,她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2000年十字绣十分流行,当时身边朋友都在绣各种图案,让我也忍不住想试试。”她称,刚开始绣的时候,光是画格子、勾边、描图案就要花好几天的时间,而在绣的过程中,被针扎到手更是常有的事。

“我绣的是牡丹花,其中最难绣的地方便是花瓣,由于颜色渐变,需要来回换线,十分麻烦。”熊阿姨称,十字绣很讲究,绣出来的图案要均匀平整,用线的方向也要一致,除此之外还要讲究立体感。因此她前后花费了两个月时间,才完成处女作“花开富贵”牡丹图,而这幅作品至今都挂在她家的客厅中间。

由于对花情有独钟,一开始,熊阿姨绣的图案都以“花”为主题,随着自己的技术不断提升,她也逐渐向高难度的十字绣进行挑战。2012年9月,熊阿姨前往成都游玩时,见到了十字绣《清明上河图》的宣传海报:远山树景,层次分明;亭榭瓦砾,井然有序;喧闹集市,活灵活现。这一番盛世景象让她十分震撼,当时就决定买下来,自己绣一幅。

据了解,《清明上河图》全图大致分为汴京郊外春光、汴河场景、城内街市三部分,描绘了北宋时期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状况,主要是汴京以及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繁荣景象,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全图宽25.2厘米,长528.7厘米,共绘了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车、轿、大小船只、房屋、桥梁、城楼等。“十字绣《清明上河图》全景放大了近十倍,长约22米、宽1米。我绣的是其中最精彩的一部分,繁忙的汴河码头以及两岸的风光。”熊阿姨称,当把丝线、剪刀等工具一切准备妥当后,她便兴致勃勃地开工了。

耗时7年再苦再累也不轻言放弃

尽管对自己的绣功、耐力都很有信心,但熊阿姨还是低估了《清明上河图》的难度。“布特别厚,色彩变化非常频繁,针都用断了20多根。”熊阿姨称,刺绣第一天,她一边看说明图,一边穿针引线,虽然从早忙到晚,但只完成了一小块。据她介绍,《清明上河图》整幅作品中最难绣的地方是图中的虹桥码头区,车水马龙,场景复杂,各式人物多达100多个,需要运用多种颜色的线,不停调换才能完成其中的一小块场景。

刚开始,很多人对此都不理解,甚至不相信她能做到,好在熊阿姨的想法得到了丈夫的全力支持,使她得以全身心投入。“前几年几乎每天都要花上六七个小时绣,自从有了孙子后,绣的时间就少多了。”最近两年,熊阿姨既要照顾一家人的饮食起居,又要照顾孙子,还要抽出时间绣十字绣,十分忙碌,她无数次想过放弃。但每当看到绣好的画面栩栩如生,脑海中幻想出令人震撼的成品,心中便觉得十分不舍,只好休息一会儿,咬着牙又继续坚持。“绣画就是一针一线的活,讲的是耐心,急性子是坚持不下来的,只有专注静心才能绣出好的作品。”熊阿姨称,大多数人绣的十字绣,背面都是线头丛生,但她每次都会花时间进行处理,让画的背面看起来也干净整洁。

在熊阿姨看来,除去购买十字绣材料花的费用,其实最大的成本是时间。“刺绣费眼睛,现在都得戴老花镜绣了,很辛苦!”她告诉记者,这幅5.6米长的《清明上河图》从开工到接近尾工,前后共花费了7年时间。说到打算,熊阿姨表示,如果有时间,她以后还会挑战22米长的《清明上河图》全景图,遇到懂画、爱画的人士想要收藏她的作品,她也愿意出手,并希望将来绣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奉献给大家。

新闻推荐

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德阳市四地被列为全国试点

本报讯(记者陈兰)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发布《关于印发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省和试点县名...

绵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绵竹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