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乡村振兴的基石

德阳日报 2019-08-06 07:52 大字

(上接第一版)

目前,绵竹15个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村均成立集体资产管理公司,通过聘请职业经理人和专业会计的方式对集体资产进行规范化、专业化管理;206名种养合作社负责人、集体资产管理公司负责人、农民工中带富能力较优的一线人员已纳入村级后备人才队伍。认定新型职业农民243人,培训省内外涉农人才4700余人次。农业实用人才在文化水平和资质取得方面均有较大提升。

做强特色产业促农增收摘掉“穷帽子”

产业是富民之基。只有准确挖掘自身资源优势,精准打造特色产业,才能形成乡村发展“永动能”,促农增收摘掉“穷帽子”。绵竹市结合各村资源禀赋,围绕“加快建设转型发展示范区、休闲度假目的地”的目标,按照“五方联动”模式,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村集体通过盘活老旧闲置资产、发展农旅经济、申报特色农产品品牌、入股大型公司提升旅游档次等方式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助力该市农村产业提档升级。

“金隆村70%的土地都流转给产业大户种植银柳,每年实现劳务收入1000余万元,不仅解决本村闲置劳动力,还能吸纳周边劳动力。去年,村上成立集体资产经营公司,推动银柳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产业的发展不仅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还带来了社会效益,邻里矛盾少了,民风更好了。”西南镇金隆村党支部书记曾维木说。

汉旺镇白果村把促农增收的特色产业锁定于枇杷种植。为使枇杷果变“金果”,白果村对现有的1000余亩枇杷进行品种改良,并创立“顺诚旺”枇杷品牌。“村民种植枇杷平均收入能达到五六千元每亩,管理得好的,每亩可收入上万元。”白果村产业带头人宁顺城说。

此外,近几年,绵竹市还积极做好“农旅结合”文章,大力发展旅游业、现代农业等,村集体牵头与大型企业合作,建立精品民宿、开发旅游线路、引进电商平台等,在中高端旅游项目的带动下,乡村旅游升级换代,农旅服务业迎来了春天。仅今年“五一”假期游,该市乡村游共接待游客13.59万人次,同比增长18.4%,实现旅游收入11164万元,同比增长21.2%。

金花镇云盖村在村支部的带领下,成立了云盖村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柳杉、蔬菜、果树等种植业。盘活本土林下资源,产销绿色环保的竹笋、山腊肉以及纯手工竹编棕编工艺品等,并以“合作社+民宿+农副产品”的形式,通过农旅结合拓宽销售渠道。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目的是搭好带领老百姓增收致富的平台。老百姓腰包鼓起来了、生活环境改善了、生活质量提高了,自然愿意听党话、跟党走。”云盖村党支部书记吕剑如是说。

新闻推荐

德阳2019年第二季度工业重大项目拉练赛举行

德阳2019年第二季度工业重大项目拉练赛举行□本报记者李鹏飞为充分发挥重大工业项目对“稳投资”的支撑作用,深入推行重大...

绵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绵竹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