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红:带领妇女同胞致富奔小康
周小红创办的家庭农场吸引不少人前来采购。
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因脑子活,扎根农村,凭着辛勤耕耘,创建家庭农场,用自己的双手和心血带领妇女同胞谱写了一曲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动人赞歌。她就是绵竹市兴隆镇安仁村7组的周小红。
一腔热血倾力创办家庭农场
2月26日,天气温和,阳光普照。站在兴隆镇安仁村7组乡道上,一眼望去大片蔬菜绿色盎然,成群结队的采摘工人正忙得热火朝天,而农场主周小红站在路边验收菜品质量。“你别看着采摘菜薹简单,种菜我们花了不少心思呢,这些全是绿色环保不打农药的。”场主周小红向记者展示菜薹质量的同时不忘教大家选菜技巧,自创办家庭农场以来,周小红摸索出了种植经验,种出来的菜品质量好,获得了不少客户的称赞。
2015年,婆婆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周小红当时正在临近乡镇某企业务工,为了让丈夫江建放心,自己独自承担了照顾家中老人的重担,毅然放弃了稳定的工作,选择回到家中。在家里呆了大半年,周小红发现,大量青壮年进城务工,田间地头基本上是老年人和妇女在耕种。于是,周小红便萌生了在本村创建家庭农场的想法。说干就干,2016年初,在丈夫的大力支持下,周小红夫妻俩在本村流转了600余亩土地,自筹了70余万资金,购买拖拉机、插秧机等农具,栽种蔬菜、小麦、水稻等农作物,开始了机械化种植的创业之路。
摸爬滚打走出特色种植之路家庭农场成立后,周小红边学边干,她坚信:只要有恒心、有信心、有决心,就一定能成功。农场建立之初没有专门的销售渠道,周小红就天天跑米厂、收购站进行拓展。刚开始,很多商家对她不理不睬,她就一直站在店门口,直到等商家忙完了再进行推销。渐渐地,开始有商家尝试和她合作。由于小麦和蔬菜的价格起伏不定,周小红往往是一边拿着计算器算成本,一边和商家讨价还价,通过一年时间的努力,她终于和很多商家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
“刚开始经验不足,种植出来的小麦和水稻产量不高。”周小红感叹,种植农产品可是一门学问,只靠干劲足还不够。为了提升自己的栽种技术,自己不仅多次前往绵阳、眉山、什邡、彭州等地学习考察,还常常向农业部门的技术骨干请教。农技员被周小红的热情感动,常常主动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传授她育种、育苗、施肥、打药和田管。如今,周小红种植的农产品产量高、销售好,家庭农场在她的带领下朝着规模化、规范化、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奋进。
公益之心小康征途不忘故土人
相信科学,大胆尝试,乐于助人,是周小红一贯的品格。经过三年的种植实践锤炼,她积累了丰富的科学种植知识,富裕起来的周小红不忘乡土,主动带动周边百姓走机械化种植之路,赢得了大家的广泛认可。“人们都说,技术就是金钱。可周小红却是个实打实的热心肠,只要大家需要,她会倾囊相授。”说起周小红,村民宋志琼连连称赞。只要有人向她请教绿色种植技术时,她总会热心、毫不保留地给大家讲解,甚至有些群众邀请周小红到自己生产经营地去指导,她也会欣然答应,努力传授她的生产经验。
周小红积极带动村民致富的同时,不忘回馈社会。为了帮助贫困户,周小红常常主动安置他们到自己的农场务工,并鼓励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实现增收。在周小红的带动下,目前村内有20余名农村妇女在农场务工,每人每月至少增收上千元。考虑到村民夜晚出行不便,周小红主动出资3万元在全村安装了路灯,考虑到村民的灌溉需求,及时购买了灌溉用水泵免费供村民使用,还新建了生活垃圾池。多年来,热心公益的周小红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闯出一条致富的道路,赢得了村民的信任,成为镇、村“增收致富”带头人。面对未来,周小红激情依然、信心十足,她将继续带领妇女群众进一步发展种植产业,共同增收致富。
文/图本报记者陈晓霞通讯员申梨
新闻推荐
阿坝州、绵竹市、成华区、龙泉驿区四地卫健委(局)正式挂牌成立阿坝州家庭与生活报讯(冬各罗记者王厚军)3月4日,阿坝州卫生健康...
绵竹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绵竹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