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奇”女子用烙铁作画,练就非凡技艺 火针能“刺绣” 铁笔亦“生花”

德阳日报 2018-11-02 09:29 大字

郑亚苓制作烙画。

在绵竹市汉旺镇青龙社区有这样一位“奇”女子,平时用来焊接的烙铁,到了她的手中便会变换成一幅精美的烙画,让人叹为观止。究竟是何手艺,让铁笔也能“生花”?日前,记者见到了这位“奇人”,她就是郑亚苓。

痴迷烙画

弓上作画达500幅

记者来到绵竹市汉旺镇青龙社区,只见一位戴着黑框眼镜,神情专注的女士正在作画。平时用来焊接用的烙铁,到了她手中,就变成了一支炫舞的画笔,笔尖闪转腾挪之间,一幅精美的烙画便跃然纸上,墙上挂的一幅幅精美烙画均是出自她的手笔。她叫郑亚苓,一位从辽宁省葫芦岛市来到绵竹的外乡女子。

郑亚苓告诉记者,烙画又叫“烫画”,与一般的绘画相比,是一种特殊的工艺,不仅需要有较强的绘画功底,更要通过温度和手的力度,控制烙铁留下深浅不同的痕迹,作品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同时给人以古朴典雅的艺术享受。

郑亚苓从小就喜欢绘画,但是,因为各种原因,没有从事与绘画相关的工作。2014年,她第一次接触烙画,就觉得非常神奇。对烙画有点了解之后,她便去市场买了30瓦的电烙铁,每天在小葫芦上练习,起初很难掌握烙铁的温度和落笔的线条,根本不成样,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终于有所进步。信心大增的她,便把烙画工具从烙铁改变成专用烙画笔,可以控制温度,烙出的画面效果也就更好了。记者看到,烙画的笔跟其他的画笔完全不一样,拿笔的地方比较粗,笔尖比较细,拿捏起来有一定难度。

“烙画是一项辛苦活儿,每次烙画时烙铁和木板或纸张接触会产生烟味,而这烟味时常呛得人非常难受。”郑亚苓说道。虽然如此,热衷烙画的她仍乐此不疲。郑亚苓把小葫芦烙画发到淘宝、微店、QQ和微信上,得到了很多人的点赞,许多爱好者也愿意购买她的烙画。郑亚苓接下的第一个订单,就是在弹弓上作画。整把弓的长度只有13厘米,宽3厘米,弓面是圆滑狭窄的,没有水平面,作画简直太难了,当时她握笔的手都是抖的,迟迟不敢下笔。在丈夫的鼓励下,郑亚苓最终把这幅作品完成了,心里那种成功的喜悦简直没法形容。

从2015年到现在,她在弓上作画大约已有五百幅,每一幅画都有着不同的寓意。

传承技艺

让更多人喜爱烙画

烙画一般都是在葫芦上,或者木板上作画,随着技艺的不断提高,郑亚苓开始尝试着在纸上进行烙画创作。最难的地方就是温度和手的力度,如果温度调高了,画纸就烙成一个洞,整幅画就毁了。以著名画家齐白石为主题的烙画《童心未泯》,就是郑亚苓在纸上进行创作的心血之作:整幅作品从今年8月底开始创作,全长约20米,画中齐白石老人的形态栩栩如生,展现出郑亚苓高超的烙画技艺。

传统烙画,手艺人常常是以铁针在油灯上炙烤后再进行烙绘,主要作为筷子、尺子、木梳等小件日用品上的装饰。如今,烙画工具不断革新,由“电烙”代替原来的“油灯烙”,将单一的烙针或烙铁换代为专用电烙笔,从而使这一古老的艺术具备了前所未有的表现能力。作为烙画的传承者,郑亚苓觉得自己有责任把这门古老的技艺守护好、传承好。

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郑亚苓在创作过程中,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对烙画创新上,比如在烙画上加上不同的色彩,使之更加具备艺术感和美感;结合当前国家大事,创作出扫黑除恶的宣传烙画等。随着郑亚苓的烙画被越来越多人所知晓,今年9月,她被绵竹汉旺中心小学聘请为烙画辅导老师,有18名孩子跟着她学习烙画,尽管只是校外辅导老师,但这是社会对她技艺的认可。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越来越多的孩子们知道烙画、喜欢上烙画,让烙画传承下去。“四川做烙画的极少,我想把烙画在四川发展下去,让四川成为一个烙画之乡。”郑亚苓说道。

文/图王勇本报记者陈晓霞

新闻推荐

省人大代表见证 检察建议公开宣告

本报讯(曾啟秀)绵竹市检察院日前召开检察建议公开宣告会,采用公开宣告方式向绵竹市拱星镇党委政府送达了检察建议书。...

绵竹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绵竹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