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年后抗战远征军老兵的家书“回家”了

德阳晚报 2018-10-26 10:21 大字

绵竹市档案馆现存的关于刘德三的档案资料。

参加远征军抵达印度后,刘德三写给母亲的家信。

“是表哥的笔迹!这是表哥写给嬢嬢的家信!”10月24日,91岁的老人冯长林拄着拐杖来到绵竹市档案馆,迎回了74年前表哥刘德三写给家人的两封家信。望着存档资料中表哥年轻时的照片,摩挲着已经发黄的信纸,尘封的记忆顿时涌入脑海,老人双手颤抖、泪眼斑驳。

两封家书承载家国情怀

绵竹市档案馆现珍藏着10余封穿越抗战烽火的战地家书,其中抗日老兵刘德三写给自己母亲的两封家信,记载了他从志愿参军抗日,到加入远征军赴印度受训的点滴经历,以及誓死抗倭报国的壮志豪情。两封家信一封写于1944年底,刘德三入伍在成都接受训练时,另一封则写于远赴印度参加集训时。

在作为远征军一员到达印度后,刘德三在信中写道,“我们在此是很好的”,“衣穿的是美国料子,食的是罐头,住的是洋房,说到行方面,那完全是寸步皆车也”,除向母亲报平安外,两封家信还满怀精忠报国的铁血热忱。在第一封家书中刘德三写道,“我欢迎亲朋们,有知识的青年快快报名准备考试,成绩合格就入营受训……”在另一封家书中他则表示,“一个青年训练出来报国是最光荣的了”,“将来事业成功,国家太平才回家,回家!”

即使现在读来,字里行间的殷殷爱国情依然让人热血沸腾。在当年国破家亡的危急关头,正是因为千千万万个“刘德三”甘愿血洒疆场,中华民族才迎来了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

战火硝烟谱写热血青春

据绵竹市档案馆资料记载,刘德三是绵竹县城镇(现剑南镇)人,生于1924年,高中毕业后在绵竹县什地乡学校任校长。

1943年11月,绵竹县政府以“参加远征军是无上的光荣!!!是忠心报国的表现!!!是免费出国游历的机会!!!”为题发布倡议,号召适龄有志青年加入远征军。据档案资料记载,仅1943年和1944年,绵竹便有4603名热血青年报名参军,请缨报国。

1944年,20岁的刘德三在成都办事期间,适逢招募远征军,他慷慨应征,泪别家中慈母,抛下贤惠的妻子和牙牙学语的儿子,在成都皇城坝教二团接受了严格训练,并在考核合格后入选远征军空军机械化部队,远赴印度、缅甸对日作战。

此后他曾先后任新一军38师112团少尉排长、中尉连长,青年军中尉班长兼排副。1948年,24岁的刘德三荣归故里,在绵竹县政府第二科任职。1981年9月,刘德三在绵竹去世。

“几经变故,表哥以前的东西和照片已经破损和遗失,这两封家信是我们家族最宝贵的东西。”冯长林说,他会小心珍藏由档案馆精心整理的家信复印件,并将其续编入冯氏族谱。

本报记者张嵘

新闻推荐

绵竹市财政局专题学习《关于规范党员干部网络行为的意见》 提出整改措施规范网络行为

(记者钟正有)为规范党员干部网络行为,促进财政局机关上下形成健康向上、风清气正、文明上网的网络环境,近日,绵竹市财政局召...

绵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竹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