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杜甫是游客最好的代言人? 唐代成都的五座文化名山
青城山 向以桦/绘
一千多年前,杜甫用“窗含西岭千秋雪”生动描绘了成都作为我国唯一能看见雪山的特大城市的空间特质。人们不仅喜欢看山,还要攀登山,歌咏山,在唐诗中,成都的“山”也大放异彩。
“青城山是道教名山,还是佛教名山?”这在今天不算是问题,但在唐朝,却是一个大纠纷,还引发了一场御判公案。唐玄宗即位后,面对武则天时期的道佛之争,钦定青城山为道教名山,从而奠定了今日青城山的根基。青城山现存的《大唐开元神武皇帝敕书碑》可以佐证。青城山在唐代已经声名在外,它以其深幽涵碧、藏气聚风的清雅环境,吸引了许多诗人的目光,唐代留下的诗歌就有21首,其中杜甫就留下5首作品。
传说黄帝封青城山为五岳丈人,青城山因此有“丈人山”的美誉。杜甫一口气登上了丈人山,并且在诗中说,一到青城山,就是青城人,都不忍以唾沫污染它,这真是典范的“大唐好游客”。杜甫游山,感受到青城山环境清幽,一种“幽意”油然而生,这大概也是“青城天下幽”比较早的概括。
玉垒山高峻奇险,岑参在《酬崔十三侍御登玉垒山思故园见寄》言其:“玉垒天晴望,诸峰尽觉低。”当然写玉垒山最有名的诗句,得推杜甫《登楼》:“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青城山、玉垒山能够高居诗人题咏的榜单前两位,并不出人意料。而作为第三名的武担山,恐怕就多少有些让人想不到。其实,在唐代,武担山是成都市区的重要名胜,也是成都平原上一座文化名山。史载在两千七百多年前的周朝时期,古蜀国君王因为思念已故的爱妃,便派五名大力士(即所谓的“五丁”)去爱妃的故乡武都(今甘肃境内,一说今绵竹市北之紫岩山)担土至成都,为其营建规模宏大的坟茔,后世把这座坟冢称为“武担山”。另外,武担山还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登基的地方,因此武担山也广为人知。
山上有武担寺(又名咒土寺、石镜寺),从南北朝时期开始香火绵延。山上有塔,登塔可俯瞰城市全景。唐代第一个登上武担山的知名诗人是王勃。公元670年,王勃刚满20岁,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他来成都游玩,写过一篇《益州夫子庙碑》,被认为“宏伟绝人,稀代为宝”。这年晚秋时节,王勃与益州大都督府群官共游武担山,作《晚秋游武担山寺序》,极写武担山之秀丽景象,“广岫长林,终成胜境”。王勃从武担山上向城中望去,只见重楼叠阁,具有“磊落名都之气”,成都是“三蜀之奇观”。
唐朝的一代诗圣杜甫在游览武担山时也曾以“石镜”为题咏诗有“独有伤心石,埋轮月宇间”之句,睹物生情溢于言表。而晚唐才女薛涛在西川节度使段文昌邀她共游武担山寺时表示婉拒,并叹命运凄苦亦吟诗曰“侬心犹道青春在,羞看飞蓬石镜中”。
三学山自隋唐以来即已驰名蜀中,在唐代是文人宴集、士女游览之胜地。三学山上有隋唐时建的上、中、下寺,后改为法海、普济、广济,总称三学寺。诸寺庙前后竹树掩映,泉壑优美。晚唐诗人薛能在《雨霁北归留题三学山》写道:“远树平川半夕阳,锦城遥辨立危墙。”
鹤鸣山为中国道教发源地,属道教名山。道士题咏,诗人留迹,自然也是题中之义。
新闻推荐
四川经济日报讯(刘莉记者钟正有)记者从绵竹市委组织部了解到,为考实“第一书记”工作业绩,今年以来,该市通过设立考核“硬杠”做细做实年度考核,以考核这个风向标着力激发“第一书记”活力,推动全市脱贫...
绵竹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绵竹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