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麻联袂 传统技艺光彩熠熠
王明富(左)在向顾客展示获奖作品。
技工在制作漆器。
用作原料的麻。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金泉 文/图
在不久前举行的第十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德阳市罗江区漆器艺人王明富创作的《斑金鼎盒》荣获金奖。自此,王明富10年来已两度在此交易会上荣获金奖。
11月4日,在王明富的工作室,一件件精美的漆器作品,光可鉴人。陈列展柜,大到一个桌子,小到一个花瓶或茶叶罐,件件光彩夺目,让人叹为观止。
与漆器结缘36年
“这次获得金奖的《斑金鼎盒》,过去叫做食盒,是用来盛装食品的。”王明富说,“我花了近4年时间来制作,它的价值超过了300万元!”
王明富与漆器的渊源已达36年之久。1986年,罗江区调元镇文星村土生土长的14岁农村娃王明富,辍学来到陕西省勉县开始了“夏至开刀,白露收刀”的割漆生涯。当时他的想法很简单“挣点学费,继续读书”。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山西省新绛县工艺美术厂的厂长。厂长慧眼识珠,让他留在厂里学习漆器制作,从剔犀学起,也就是在上好漆的胎体上用刀雕刻出回纹、云钩、剑环、卷草等不同的图案。
从此,王明富一边割漆,一边学习漆器工艺。到2008年,他在业界已小有名气,此时,他进入四川美术学院进修,成为业界泰斗何豪亮的关门弟子,一学就是5年。进修期间,他开设了自己的工作室,一边学艺,一边创业。自2013年,他才回到罗江,投资创办了漆器工艺厂,沉醉于漆器的大美世界。
“我前后拜了4个师傅,他们愿意教我,是因为我有割漆的基础,有将生漆较快转化为可使用漆的制漆技艺。一个愿教,一个愿学,一拍即合。”王明富说,“然而,漆器却有770种工艺,1400多种技法,光是胎体都有上百种。本科毕业才算入门,干这行研究生居多。它学无止境,许多人穷其一生都只懂一两种工艺和技法。而我拜了4个师傅,博采众长,掌握的工艺和技法也才五六种。”
漆麻演绎精美艺术
据王明富介绍,四川享有“漆从西蜀来”的美誉,盆周山区有很多野生漆树资源,四川漆器工艺全国有名,尤以金银平脱工艺见长。此工艺将金、银、锡、宝石等材质镶嵌进漆器,更使漆器美妙绝伦。
在王明富看来,制作漆器必须耐得住寂寞。因为,漆器的制作周期是以“年”来计算。一件收藏级别的漆器,制作周期需四五年;而一般的实用漆器也需一年半载。
为此,成百上千万元的收藏级别的漆器作品,王明富均是接订单,由客户提供图样按需生产,销往“北上广”乃至海外。除此之外,他的漆器厂日常还生产大量的首饰盒、茶叶罐、茶盘、镇纸等单件作品 1 万元以下的实用品,供应爱家,以维持工作室的正常运转。
对于漆器制作,王明富最擅长的是素髹。这一工艺要求单件作品上只能有一种颜色,但必须做到无任何瑕疵、无任何色差,这是难度最大的。王明富愿意多做自己最拿手的素髹,可是除了日本、韩国的客户比较喜欢以外,几乎没有订单。
在王明富的工作室,记者意外地发现堆放了许多麻,而且,一些胎体上也绷了一层麻。麻与漆器有何想干?记者百思不得其解。
对此,王明富解释道:以脱胎、瓷胎、木胎为胎体的漆器作品,都会用到麻。脱胎本来就是以麻来制成的,而木胎绷了麻,不仅能使胎体经年累月不松动、变形,更能防止木胎的铁质部件生锈。
一件漆品作品在胎体 上 要 刷 100 多 层 至300多层、厚度达0.4至1.9厘米的大漆,最后成为或温润如玉或光亮鉴人或“漆黑一片”的工艺品,业外人士在触摸、体验这些漆器制品的时候,无论如何不会想到在一层层大漆之下竟藏有麻。
王明富说:“现在,我带出的徒弟已上百人,主要是周边的农村娃,因为他们能吃苦耐劳。此外,还有一些美院学生。我每年会带着徒弟到四川盆地周边的森林割漆,每年需要近 1 吨生漆。为了保障有上好的原料,我已培育了两个漆树品种,去年已在我老家种了400多亩,以带动农户发展漆树,一方面让他们增收,一方面我也有了好的原料。”
新闻推荐
四川经济日报德阳讯(米应贤记者钟正有)近日,德阳市罗江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组织召开高质量建设文明城市“综合市场”问题整改推...
罗江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罗江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