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庭栋对话传习志愿者,妙答李调元第八代子孙提问“讲李调元故事,让孩子们爱家乡”
袁庭栋对话传习志愿者,妙答李调元第八代子孙提问 袁庭栋与传习志愿者展开现场对话。
李调元第八代子孙、小学教师李晓强现场提问。
李调元,作为清代大才子之一,给四川文化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他不仅在四川的戏剧和饮食文化方面有极高的造诣,在撰书育人方面也对四川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名人大讲堂”李调元月的活动中,4名传习志愿者的提问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如何传习李调元的文化。袁庭栋老师表示,传习李调元的文化,既要读好书,也要多走出去看一看李调元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加深感知,才能更好地将他的文化和精神进行传承发扬。
胡晓是德阳市罗江区调元学校的教师,她想编一本李调元文化的教材,但是苦于没有重点。袁庭栋告诉她:“重点就是学习李调元的精神,有些技艺没有必要学,现在的时代很多也办不到。我们要学就是学习他的精神。我建议编教材不要全部编李调元著作,对中学生来说不好理解,而且也不好选,建议选当代人评价、介绍,再选一点原著结合起来。”
另外一名志愿者王守槐是袁庭栋老师的“铁粉”,他想要将李调元文化和乡村文化振兴结合起来。袁庭栋却认为乡村文化振兴和李调元文化的结合,最重要的是要“接地气”:“乡村文化振兴,调元文化只能占很少的一部分。乡村文化振兴最重要不是调元文化,可以有,但不是重点。不要因为李调元很伟大,我们就在乡村振兴中刻意制定方案,很可能最后费力不讨好。因为很多农村地区,大家对历史文化不是很理解,乡村振兴现在最需要的是科技,第二就是很健康的文化生活,然后再搞一些乡土教育,一些普及的小册子,让他们知道就行了,不要放得太重。要用大家可以接受的方式,关键是形式,有了载体,还要考虑怎么传播,这也是关键,能否成功关键就是方式、形式问题。”
在志愿者中,来自绵阳市安州区宝林小学的副校长李晓强很受瞩目。他带着自己的学生邓佳濠一起成为了活动的志愿者。李晓强自我介绍:“李调元很接地气,袁老更接地气。我是李调元第八代子孙,也是宝林小学的老师,我们深度宣传李调元文化,具体可以怎么深化下去?”
袁庭栋的回答很有意思,还把“双减”放在了其中:“不要把任务定得太重,现在的孩子上学本来就很辛苦了。不要加过多的东西,我们应该用孩子们能接受的形式,让他们知道我们家乡有这么一个全心全意给家乡作贡献的老爷爷。通过讲李调元故事,让他们爱家乡,不必刻意深化。”
而对于小朋友邓佳濠,袁老的寄语就是多出去走走看看:“我一直强调,老师、家长,不要硬要孩子读李调元著作,最好的方式就是带他们去看下纪念馆,看下实物,可能效果更好。”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闫雯雯
新闻推荐
四川经济日报德阳讯(记者闫新宇)近日,2021四川花卉(果类)生态旅游节分会场暨罗江第十六届贵妃枣生态旅游节在德阳市罗江区白马...
罗江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罗江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