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 落实为民、靠民、惠民理念 建设高品质宜居之城
美丽德阳。
德阳城区新貌。
大手牵小手。
11月18日早晨,初冬的暖阳映照在德阳旌湖水面上,众多北来的候鸟在粼粼波光中嬉戏,引来不少市民驻足观望。“这说明德阳的环境越来越好了。”
在德阳城市荣誉的“桂冠”上,最近又增添了一颗闪亮的“明珠”。
11月20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德阳市被授予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来之不易的荣誉背后,写满了一座城市“蝶变”的轨迹。自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周期开始以来,3年时光,德阳市干部群众砥砺奋进,让整座城市展露出文明的风范;3年时光,德阳市干部群众风雨兼程,让城市的色彩与内涵不断被丰富;3年时光,德阳市干部群众同心协力,让城市的每个角落都蕴藏着爱与温暖……
将创建工作的动力,转化为城市发展的活力。德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作为“一把手”工程,秉承“为民、靠民、惠民”的理念,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全面进步。
如今,让城市更文明,让生活更美好,已成为每一位德阳人的共同心愿和追求。
这份荣誉是又一个新起点。德阳将认真做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后半篇文章”,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不断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真正把为民、靠民、惠民的理念落到实处,努力建设一座现代化的高品质宜居之城。
□德轩(图片由德阳市委宣传部提供)
起点为民
“小处着手”迎创建“大考”
“来,我们跟国旗合个影!”德阳市旌阳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内,造型独特的景观小品引来市民“打卡”,自去年底开放以来,这里已成为一处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地标。
文明,浸润着一座城市的人文气韵,衡量着一座城市的精神高度,更镌刻着一座城市的“里子”和灵魂。近年来,德阳市全面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立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推进成德同城化发展,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
这是一场对城市综合实力、内在魅力、人文素养的“大考”。
“大考”需要“大处着眼”。近年来,德阳以顶层设计为先手,高位推进创建工作。在组织领导方面,把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作为“一把手”工程,建立1个指挥部、9个片区、N个网格的“1+9+N”领导机制,对创建工作重大事宜进行研究论证、集体决策,形成机构扁平化、工作常态化、奖惩刚性化、保障制度化的创建格局。
“站高望远”,还体现在创建工作的法治化、规范化。作为德阳市制定的第四部实体性地方性法规,今年8月,《德阳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条例》共六章44条,包括文明行为规范、不文明行为治理、促进与保障等内容,其中明确了13种重点治理的不文明行为,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大考”更应“小处着手”。德阳早已明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是一桩“面子工程”,而是实实在在为民办事。德阳将“十大民生工程”和“20件民生项目”作为创建重点,工作重心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城市品质提升、城市环境建设、市民群众参与、城乡统筹发展“五大工程”倾斜,成效显著。
创建工作“大事化小”,体现在与百姓生活有关的方方面面。
——老旧小区改造全面启动。总投资约130亿元,涉及2580个小区,力争三年基本完成、五年内彻底完成改造任务,使老旧小区居住品质得到明显改善,长效机制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社区治理体系趋向完善,近19万户居民从中受益。
——成德交通互联日益畅达。今年7月,“成都地铁3号线摆渡车”正式开行,6元钱无缝对接成都地铁,受到好评。此前,德阳还建成投运全省首个双流国际机场城市候机楼;开行成德城际公交3条,日均客流量5000余人次;成德之间动车公交化运营不断加密,日均客流量近两万人次;实现成德眉资公交地铁“一卡通”。
——群众急难愁盼挂牌督战。回应民生关切,德阳创新开展“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专项整治,近两年新建学校30余所、公厕500余座、体育健身工程330个,实施棚户区改造1.4万余户,县域内就诊率达93.3%,居全省第一。
……种种举措,让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便捷。这也是做好一件件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小事”的出发点:让百姓乐享民生新福祉,让人民群众更具获得感幸福感。
过程为民
以“点”为基础激发细胞活力
眼下,来自中国北方,西伯利亚、贝加尔湖和北冰洋地区的候鸟翔集德阳旌湖,形成“在重工业城市中观鸟”的动人场景。德阳市观鸟爱鸟志愿者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在德阳已发现了3只极危鸟类青头潜鸭,而其全球总量不足1000只。
在一座城市中,鸟类活动受到人类活动的深刻影响,可以说是城市文明程度的“晴雨表”。珍稀鸟儿在德阳“安家”,背后是德阳干部群众共同为之“筑巢”。德阳“人鸟共舞”的城市名片,正是全民提升文明素质、参与爱鸟护鸟的硕果。
这也说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全民参与,才能形成强大合力。文明创建让群众知晓,创建过程让群众参与,创建结果让群众满意,德阳以“点”为基础,充分发挥群众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的主体作用,不断激发细胞活力。
德阳印发市民手册100余万册,依托全市55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惠民便民利民志愿服务活动。8000余名干部职工走进街头巷尾开展文明劝导,23万余名群众自发加入志愿者队伍,人人参与、人人支持创建。
——形成规模。目前,德阳全市注册志愿者70万余人,并培育了鲁鹏志愿者联盟、绵竹“爱之援”、广汉“小镜子心语”等专业化志愿服务组织。通过各类主题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搭建市民群众参与平台,激发文明创建活力。
——培育阵地。德阳已确定各县(市、区)“1个中心”“3个所”“6个站”试点推进建设目标,全市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7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471个,罗江区、绵竹市正全力推进全国试点建设工作。
——全民创建。聚焦德阳街头,随处可见的“小红帽”让人眼前一亮。这些志愿者身着红色马甲,有人手持清洁工具拾垃圾、捡烟头,有人协助维护交通秩序……他们来自群众,也活跃在群众之中,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传递正能量。
在四川13名入选人物中,德阳占据两席——不久前,中央文明办发布2020年2月至7月“中国好人榜”,德阳再度“榜上有名”。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家庭——德阳已连续15年开展选培工作,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赵刚、见义勇为中国好人张宗洪、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韩顺军、抗击疫情优秀志愿者潘大树等先进典型。
目前,德阳有市级以上道德模范70人、“好人”156人;2020年推选疫情防控身边好人12名,德阳市新时代公民道德教育馆以图文、影音、动漫、游戏等形式生动展现其事迹。“让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见贤思齐,有一个全面、深入的学习之所。”德阳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结果惠民
以昂扬姿态应对文明“长考”
对大件垃圾进行拆解,回收有利用价值的部分,其余破碎后焚烧发电……德阳市大件垃圾处置中心试运行5个月,已处理大件垃圾40多吨。
作为全国46个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重点城市之一,德阳在大件垃圾处理和园林绿化垃圾处理以及资源化利用上,摸索出符合自身特色的路子。“床架、床垫、沙发、桌椅、衣柜这类废旧家具,有了好去处。”不少市民感叹道。
“柴米油盐酱醋茶”是小事,也是百姓关心的大事。一座城市的幸福感,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而文明正是美好生活的必需品。创建工作启动以来,德阳各级各部门以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文明校园“五大创建”为基础,让文明浸润城市,创建惠及民生。
作为一线交警,朱春长期到学校开展交通安全教育。“除了向老师、同学发放交警部门制作的宣传资料,我们还通过PPT、视频讲解交通安全基本常识,比如安全带的作用、车辆盲区的位置等。”
近年来,德阳通过“小手拉大手”行动将文明新风注入家庭,达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效果。“尤其是一些老年人接送孩子的时候,不少孩子主动提醒他们不要逆行、闯红灯,这让我们感到很欣慰。”朱春说。
“管中窥豹”更显文明新风。德阳坚持把提升城市品质作为文明程度的直观反映,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基础,大力实施城市补短板工程,突出整治影响市容市貌的“脏、乱、差”顽疾,深入开展交通治堵治乱、市场秩序整顿、生态环境改善等专项治理。
农贸市场作为城市的“小切口”,直观体现了市民的文明程度,更反映政府部门精细化、科学化治理的“大作为”。今年7月,德阳启动农贸市场提质改造,艰苦奋战近50天。改造后的东桥市场,路面宽敞平整、停车规范有序,摊位按照蔬菜区、鲜肉区、干杂区、水产区等划分,商品摆放整齐有序,还统一安装了带有隔温层的顶棚。
在德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带来的城市之变,不胜枚举。一项共识已经形成: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持续提升了市民文明素质、城市文明程度、城市文化品位、群众生活质量,为德阳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美丽幸福德阳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创建永无止境,创建一直在路上,一直在提升。“全国文明城市”这份荣誉是又一个起点,德阳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回应德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不断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真正把为民、靠民、惠民的理念落到实处,建设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
新闻推荐
四川经济日报讯(李兆祥记者钟正有)近日,罗江区水利局按照《关于水利推广随机抽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实施方案》工作任务部署,由...
罗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罗江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