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城桅杆”奎星阁 见证罗江文风蔚起

四川日报 2020-05-13 05:47 大字

德阳市罗江区南街中部,坐落着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的罗江奎星阁。奎星是中国古代天文学中的二十八宿之一,被视为主宰文章兴衰之神,因此古代许多地方都建有奎星阁或文昌宫,供读书人瞻仰、祭祀。

罗江奎星阁造型精美别致,四面独立,为方阵塔式,通高20米,连底共5层。底层每边长15米,从第二层起,层面为牌坊式,每层每边依次逐渐缩小50厘米,错落有序,紧凑大方。此阁顶脊曾由朱砂、景泰蓝、绿玉等彩釉瓷坛、瓷瓶叠垒而成,屋脊楞采用青色空花脊筒装饰,每角高翘,上面悬挂铜铃。

1986年,罗江奎星阁修葺一新。尽管历经风雨,此阁仍称得上雄伟壮观,凝重典雅,是难得的楼阁建筑佳品。

罗江奎星阁的底层,有罗江历代进士、举人名录,特别是清代的李氏家族,更是成就了一段“父子一门四进士,兄弟两院三翰林”的佳话,而奎星阁也正是修建于这一时期。原来,在罗江李氏家族中,李化楠于乾隆七年中进士,李调元于乾隆二十八年中进士,父子双双高中,激励了罗江百姓,也让当时的县令杨周冕兴奋不已。乾隆三十一年,杨周冕决定在县治南街建奎星阁,聘请李化楠主持建阁事务,希望培文运,励后学,李调元也欣然赋诗“罗江奎阁齐云霞,建者杨侯字古华”。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老百姓称罗江古县城为“船城”,将奎星阁喻为这艘船的桅杆。人们借奎星阁登高望远,将东面的玉京山、南面的天台山、西面的鹿峰山、北面的云盖山尽收眼底。

更巧的是,罗江奎星阁建好后,李氏家族中的李鼎元、李骥元兄弟二人又先后高中,一时间罗江文风蔚起,人才辈出。

本报记者 余如波 整理

新闻推荐

从“旁观者”到“责任人” 罗江首创“企业河长制”

(记者秦琴通讯员申东海)“黄水河流经厂界边,它就是我厂的一部分,河里的垃圾我来清理!”罗江经开区园区一企业负责人如是说。近...

罗江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罗江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