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江村民种花椒 枝枝叶叶都是钱

四川农村日报 2020-04-07 06:37 大字

杨洪军展示花椒枕头。

□本报记者 刘佳 文/图

农忙时节,手工采青花椒是较为辛苦的农活,费时费工不说,一不小心还容易蜇到手,加上农村劳动力普遍缺乏,增加了采摘成本。德阳一位青花椒种植大户告诉记者,每到青花椒采摘的高峰时节,投入的劳动力成本在1.2-1.5元/斤,还经常请不够人手。

近日,记者走进德阳市罗江区调元镇顺河村万亩青花椒产业园,罗江三麻子青花椒种植专合社理事长、顺河村村民杨洪军告诉记者,近两年来,他前后投入500万元改进青花椒采摘和加工的工艺,不仅解决了采摘青花椒费时费工的问题,而且在烘干、分选、榨油等环节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超过80%。目前他的这一整套加工工艺正在申请专利。

青花椒整枝采收大大节省人工

3月正是青花椒开花、结实的关键时期。在顺河村,绿油油的青花椒覆盖了一片片山坡,长势良好。据了解,预计在6月初至7月底将进行采收。

“过去手工采摘青花椒,最大的问题就在人工上面,不仅费时费力,而且麻烦。2018年,到了采收青花椒高峰期,整个基地需要480多名采摘工人。2019年我们开始使用电剪,改进了采摘和分选工艺。第一批自动化设备试运行后,采摘工人只需要120多名。”杨洪军说。

走进该专合社的加工房,只见加工房内早已添置了又一批青花椒烘干、分选设备,目前正在安装调试。有了这些设备,在青花椒采收过程中,工人们只需用电剪将整枝青花椒剪下来,运往基地加工房。然后,通过杨洪军“摸索”出的一套加工流程,整枝花椒被放进烘干机烘干,进行叶、刺、壳、籽的分选,再分别加工成各类产品。除了装运、卸载、填料、开动设备等环节需要人工以外,其他加工过程基本不需要人工。

今年,杨洪军投入了更多的加工设备,加工工艺也在不断改进,争取让已投产的6000亩青花椒从采收到加工,所需工人不超过 80名。

综合利用副产品亩均效益增20%以上

杨洪军透露,基地产出的花椒制品包括:鲜青花椒,通过蒸汽杀青工序,再经冻库冷冻、真空包装,然后销往川菜馆、火锅店;花椒油,主要供应食堂、商超;干花椒,主要用于调味品、火锅底料等,这也是专合社最主要的产品。除此以外,花椒枝条经过烘干以后,叶、籽、刺等副产品也是不可多得的“宝贝”,这是为什么呢?

在专合社扶贫产品展示厅,记者看到了杨洪军开发出的一系列产品:花椒籽填充的枕头,以花椒刺为原料开发的足浴包,用花椒叶作填充物的香囊——花椒枝烘干以后产生的副产品,均被充分利用,卖成了钱。

“我们形成了花椒全系列产品。以这款花椒枕头为例,不仅能够缓解颈部疲劳,而且花椒籽富含亚麻酸油,有促进睡眠的作用;而把花椒刺磨成粉,用作足浴包的主要原料,更是我们的独创,之前我们咨询了老中医,独家制作了配方,经过实践,目前市场销售情况良好;花椒香囊可用于衣柜、卫生间、汽车等密闭空间去除异味。”杨洪军说。

花椒叶、花椒刺、花椒籽等副产品,让每亩花椒提升了约20%的效益。“因为花椒基地的地势较陡、面积较大,管理较为粗放,每亩鲜花椒产量 800-1000 斤,如果按照去年 6 元/斤的均价来计算,亩均效益保守估计为4800元。加上花椒籽、花椒叶、花椒刺等副产品的收入,每亩效益可以达到6000元左右。”杨洪军说。

从加工能力来看,2019年杨洪军的加工房试运行,除了解决了顺河村100万斤鲜花椒的加工需求以外,还能代加工部分周边的鲜花椒。

新闻推荐

罗江区住建局“双管齐下”助企业顺利复工

指导工地做好防疫工作四川经济日报讯(记者钟正有文/图)为切实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德阳市罗江区住建局压紧压实责任,...

罗江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罗江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