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安胡氏 南宋学术世家

华西都市报 2020-02-20 02:14 大字

胡直孺我的姓氏

系列报道·胡姓(08)

□黄勇

华林胡氏到了宋朝,是历史上群英荟萃、光芒显耀、最为光辉的时期,出了55个进士,其中包括3个状元、2个榜眼、6个探花,同榜多人考中进士的情况时有发生。纵观历史上的各大姓氏大家族,很少有如此辉煌的科举成就。

华林胡氏开基祖胡藩的第25世孙、华林胡氏一世祖胡城,他的5个儿子分衍各地,发展成为华林胡氏五宗。尤其是胡珰、胡瑜、胡琼三宗,后裔繁衍茂盛,分别衍生出胡氏历史上有名的各大支系,并在宋朝时出了多个名人,如胡珰后裔胡直孺,胡瑜后裔在福建繁衍而成的崇安胡氏等。

崇安胡氏自胡安国起,成为南宋时无与伦比的学术世家,上承程颐、程颢,下启南宋理学,开创了湖湘学派,政治上坚持抗金,反对妥协求和,“唯楚有材,于斯为盛”即发端于此。在崇安胡氏的门生弟子中,除张栻、朱熹、吕祖谦外,还有一大批有志之士、名人大家,是南宋学术乃至政治上有力的骨干精英。

崇安胡氏宋朝后逐渐衰微,后裔分布在福建、江西、湖北、湖南等地,后世有不少人在明清移民运动中迁徙入川。

胡直孺不顾朝廷禁令为黄庭坚征集遗稿

先说胡珰这一宗的情况。

胡珰因是长子,按照自古以来嫡长子承袭宗祧的惯例,所以留在华林山奉亲和延续家族风脉,没有像其他4个弟弟那样迁往别处。

胡珰的孙子胡元凤生了8个儿子,因是“仲”字辈,时人号称“八仲”,其中尤以胡仲尧、胡仲容最为有名。

“仲”字辈下一辈是“用”字辈,更是涌现出不少人才。

胡仲尧的儿子胡用庄,字敬夫,自幼聪明过人,勤奋好学,9岁就能赋诗,关键是文学水平很高。

一天,胡仲尧指着不远处的一株红蕉,叫胡用庄以《红蕉》为题赋诗一首。

胡用庄稍微思考了一下,脱口而出:“谢家池馆遇芳菲,破绿抽心一片绯。恰似九衢二三月,绿罗丛里著朱衣。”

这首诗不仅文辞优美,而且还是典型的咏物言志诗,把将来获取功名的志向寄寓其中,提升了诗的境界。

果然,宋真宗咸平3年(1000),在由四川人、曾经的状元陈尧咨做主考官的科举考试中,胡用庄考中第三名探花,是奉新历史上第一个探花进士。

胡用庄的弟弟胡用舟,后来也考中了进士。

据《江西诗征》记载,胡用庄考中进士后,曾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市)通判,“任满而卒。”

但在华林胡氏的有关族谱中却记载说,胡用庄官至刑部尚书,他的堂兄弟胡用礼官至兵部尚书,胡用时身兼吏、户两部尚书,中央六大部,胡家三兄弟就占了四部尚书之职。

到南北宋之际,华林胡氏出了一个大名鼎鼎的胡直孺,华林胡氏发展到了新的高峰期。

胡直孺,字少伋,晚年自号西山老人,是胡仲尧的曾孙。另一说他是胡仲容的曾孙,胡仲容生儿子胡用之(端拱2年进士),胡用之生胡况,胡况生胡直孺。

绍圣4年(1097),胡直孺考中进士,在任《九域志》编修官时,他为营解元祐党人,四处奔跑呼号。

后来,胡直孺迁任监察御史、平江府知府、江湖淮浙发运使,入朝任户部侍郎。

金兵南侵,他出谋献策,初战告捷,后迁任工部尚书、龙图阁学士、南京府知府兼东京道总管。

金兵再犯京师,胡直孺被召勤王,他带领军队勇敢作战,斩敌上千人。

第二年,金兵大举南侵,胡直孺所部孤军作战,陷入金兵包围,不幸被俘。

身在敌营,胡直孺坚决不投降,保持民族气节,后来得以回朝。

宋高宗建炎2年(1128),胡直孺出任洪州帅兼知州,不顾当时“士子不得挟苏黄稿”禁令,为黄庭坚征集遗稿。

绍兴元年(1131),胡直孺迁任刑部尚书兼侍读,他在朝论中上奏十事,宋高宗非常欣赏,在白团扇上御书杜甫诗句“文物多师古,朝廷半老儒”送给他,又赐田租800石,以示对他的倚重。

不久,胡直孺调任兵部尚书兼擢吏部,后在会稽(今浙江绍兴市)去世,被追赠为端明殿学士。

胡直孺著有《生还录》一卷,《西山老人文集》24卷,都已失传。

华林胡氏在胡直孺手里经历了由最鼎盛而致离散的时期。他有11个儿子,儿子们都因为入仕而宦迁往外地,家族逐渐分散开来,最后不得不将祖居地的所有财产交给华林山的浮云宫管理。

五代时胡夔迁到福建成为崇安胡氏始迁祖

再说胡瑜这一宗的情况。

胡瑜因做官迁到陈留(今河南开封市一带)居住,其后裔为避战乱,又不断地辗转迁徙。

在胡瑜的后裔中,有一个叫胡夔的人,迁到了建州崇安县开耀乡籍溪里(今福建武夷山市上梅乡),成为崇安胡氏始迁祖。

胡夔不远万里迁徙到崇安县,是有着深厚历史背景的。

五代时,北方战乱不已,而南方相对来说却是一片比较安宁的乐土,尤其是光州固始人王潮、王审知兄弟进入福建,带动了中原人举族或举家南迁,避乱福建。

崇安县本是一个商品交易的集镇,叫崇安场,由于移民大量涌入,扩展了人口,遂由场升为县。

胡夔所在族系并非是直接从陈留迁到崇安县的,有可能是从陈留还迁到今江西崇仁县,再从崇仁县迁到崇安县。

胡夔落籍到崇安县籍溪里后,与其他客家人一样,开始了艰难的创业历程。

到胡夔玄孙胡罕时,胡氏家族开始发达起来,经济宽裕,“资产本饶给”,经常把钱放贷出去。

胡罕为人重义气,重信诺,成为乡里有名的人物。乡邻有什么纠纷,都不去找官府,而请他出面调解。他的一句话,往往能平息纠纷,“环左右数百家,终岁无讼。”

因为家庭优裕,胡罕的儿子胡渊(字泽之),从小读书识文,几岁就能写文章。

成年后,胡渊曾参加乡试,但多次不中,更加发奋学习,潜心研究经史百家,甚至阴阳卜筮之书。

由于胡罕多次把家财放贷出去,而又收不回来,相当于是投资失败,导致家境衰落,沦落为普通家庭。

为维持家计,赡养父母,胡渊不得不放弃考取功名的念头,挑起家庭重担,往来于江浙之间,以授徒为生。

父母渐渐老去,胡渊不再外出,回到家里继续以教授生徒为生,早出晚归。学生送他的食物,他都舍不得吃,拿回家让母亲吃。

胡渊生有5个儿子2个女儿,其中两个儿子早夭,另外3个是胡安国、胡安老、胡安止。

胡安国兄弟3人中,以胡安国最有出息,崇安胡氏就是从他开始光大起来的。

据说,胡渊临死前,把两根荆棍交给胡安国,要他严格管教两个弟弟,但胡安国始终没有动用过。

通过胡安国的抚养教育,胡安老、胡安止感奋力学,在学术和品行上都得到社会的赞许,都以清廉著称。

胡安老,字康年,因胡安国的关系被荫补为朝散大夫,历任宜春县(今江西宜春市袁州区)、罗江县(今四川德阳市罗江区)知县,后迁任袁州(今江西宜春市)知州,在任上去世。

胡安止也以胡安国的关系被荫补累官为朝奉郎,官至岳州通判,为政以安抚为先,百姓因此安居乐业。

特别致谢:四川蓬溪县文史专家胡传淮先生。

新闻推荐

以县(市、区)为单元 德阳市分区分类防控新冠肺炎疫情

(记者姚金帮)2月17日,德阳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下发《关于做好分区分类防控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

罗江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罗江,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