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江大力发展民宿经济,走出乡村振兴新路径 “五子”发力“四方”携手让闲置农房“活”起来
12月3日,冬日的暖阳明媚灿烂。罗江区白马关镇万佛民俗村,一栋栋装饰一新、独具特色的民宿院落静静地矗立在阳光下,等候远方来客。常年在外搞运输的村民尹金华回到村里,走出另一番“天地”,“村里发展民宿经济,环境好了,游客多了,枣子也好卖了,加上租出去的闲置旧房子的租金,一年下来要增加三四万元的收入。”
本报记者肖盛雄通讯员叶思思
“我们积极推动农旅融合,不断壮大集体经济。”万佛村干部向小龙介绍道,从去年7月开始,万佛村将村民闲置的土坯房租来交由村集体资产管理公司进行打造,采取“五子模式”盘活闲置农房资源,发展民宿经济,效益十分明显。“去年我们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1.13万元,占全镇集体经济总收入的20%,预计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将突破50万元。”向小龙成竹在胸。
近年来,随着农民外出务工和到城镇购房不断增加,农房闲置日益增多,造成了农村土地资源大量浪费。如何盘活闲置农房,让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罗江区委、区政府将其当作重要课题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去年以来,该区将盘活“闲置农房”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来抓,先期在白马关镇万佛村开展试点,采取“五子模式”和村组、村民、平台公司、市民“四方合作”方式,有效利用农村闲置旧农房来发展民宿农旅产业。
“五子模式”,当地也称“五子登科”,即村组搭台子:村组利用自身公信力牵头组建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公司,负责搭建平台,组织发动群众参与和对农房资源进行统一推介,村集体以年度固定额度费用标准提取管理费,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同时,区级层面加快顶层设计,出台政策,划定新村聚居点436个,明确聚居点新建、风貌改造农房补助标准和方式,设立区级乡村规划院1个、镇级村庄规划所7个,“区聘镇用”乡村规划师9名,推动“规划下乡、免费设计、村民自建、共同缔造”农房风貌改造,“量体裁衣”,打造特色村。村民出房子:村民根据自身生产生活需要,一种方式是出租闲置农房,以12-15平方米为一间房间计算,每间流转费350元/年,自愿将全部或部分闲置农房通过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流转出租,收取租金获得收益,或将房屋评估作价入股参与分红;(下转第三版)
(相关报道见第四版)
新闻推荐
在青青草原上,一群栖息在大树下的蚂蚁,无忧无虑地生活着。可有些小家伙却不愿过这种安稳的生活,比如像我这样的蚂蚁,城市...
罗江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罗江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