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之父”经典作品重登家乡舞台
2018年,德阳市川菜川剧文化活动周首次在罗江举行,为了彰显李调元对川剧的贡献,罗江区川剧爱好者协会决定将其经典作品搬上舞台。“《花田错》以前演出很多,这些年川剧热度下降,演员流失,在罗江濒临失传。”高先沛说。,“川剧之父”经典作品重登家乡舞台。
重新发掘、整理和排演李调元作品,如何形成合适的剧本,成为横在大家面前的第一道难关。几番“线下”寻觅不得,作为几个川剧论坛的资深网友,高先沛便在网上发帖求助,几经周折最终在孔夫子旧书网上购得李调元四大弹戏的剧本。
“这些恐怕已经是孤本了。”高先沛手上的《花田错》剧本印制于上世纪50年代,内容均为繁体字,扉页印有“根据四川省川剧院收藏无名氏抄本校勘,同时并参考所收藏王治安抄本作增补校正”字样。而《梅降亵》剧本甚至是油印而成。
通读剧本后大家发现,原本《花田错》太长,且部分内容不符合今天的价值观,于是改编的重任又落到高先沛肩上。“我们将内容进行了删减、改写,从24场压缩到目前的15场,演出时长从5个小时缩短为两个小时左右,突出对善良、正义的歌颂,着重讲述一段‘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幽默故事。”高先沛说。
平均年龄近60岁的剧组
3万余元排出大幕戏
罗江区川剧爱好者协会成立“雨村剧社”,一直以票友坐唱、打围鼓和折子戏演出为主,很少排演大幕戏。将《花田错》搬上舞台,成为前所未有的挑战。
高先沛介绍,《花田错》演员共20人左右,还有6名演奏员,平均年龄近60岁,最长者已经年过古稀。其中12人是罗江本地的川剧爱好者,此外还有一些从德阳、绵阳、三台等地请来助阵的专业演员。“前些年一些基层川剧团解散后,不少专业演员就到各地参加这种临时演出,起到传帮带的作用,为川剧发展继续贡献力量。”
曾在都江堰川剧团工作的曾新明就是其中一员,他不仅提供了大量川剧服装和部分乐器,还在《花田错》排演过程中承担起部分导演角色。另一位专业演员,曾是德阳市金桥川剧团花旦、刀马旦的王玉芝,则在《花田错》中饰演女主角春英。
这个临时拼凑的剧组,经过10多次初排、8次彩排、历时一年多才将《花田错》呈现在观众面前。排练的地点也有些“寒酸”,就在罗江区奎星阁旁一栋老建筑背后,用彩钢棚遮起来的一座“小剧场”。“没有固定的排练时间,大家都空了就相约排戏,每次三个小时左右。”
算上翻印剧本、购置服装道具、演员补贴等支出,排演《花田错》总共花费3万余元,相比如今一出戏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制作费用,可谓俭省之极。高先沛说,如果条件允许,希望对《花田错》进行打磨提升,春节前再次公开演出。明年,罗江区川剧爱好者协会将继续“发掘”李调元,争取将他的《苦节传》搬上舞台。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刘俊宏)位于罗江区万安镇的罗江综合市场始建于1998年,近年来,综合市场内以及周边前来做生意的商贩不断增加,违建总...
罗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罗江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