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站”的兴衰

德阳晚报 2019-10-15 10:10 大字

□黄燕

从鄢家镇老菜市口前行不到五十米,有一个占地面积多达四五千平米的地方,那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修建的生猪屠宰场。别看现在那里一栋栋房子因2008年地震被评为危房之后,冷清得几乎看不见半个人影,但在包产到户之前,用“门庭若市”和“车水马龙”来形容它当时的兴盛也毫不为过。

在上世纪六十年初,鄢家镇的生猪屠宰场临时占用了被废除的庙宇南华宫,六十年代后期,食品站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便在距离南华宫几十米远的坡地上新修建了一排排漂亮的小青瓦房,将屠宰场搬了上去。当时收购肥猪和出售猪肉都归德阳县食品站管辖,于是,大多数老百姓将这个地方直接叫“食品站”。随着不断的扩建,七十年代中期,小青瓦房宿舍变成了一栋栋粉刷雪白的四层楼高的新洋房,在离街七八里之远的地方都能看见。

那个时代的老百姓几乎家家户户都养猪,依靠卖了肥猪的钱为一家老少缝制新衣,或是置办嫁娶、添人丁、丧葬等家中大事的主要经济来源。而要将在自己家当宝贝一样好不容易养大的肥猪卖出去,唯一途径就是卖给“食品站”。在准备卖肥猪的前一两天,就得先派人前去食品站仔细“侦查”一番,问一问膀大腰圆的食品站管事人员第二天是否收购肥猪,也顺便看看别人家出售的猪有多重多肥,估量自己家养的猪是否达到收购标准,再决定卖与否。

决定卖猪后,离场镇远的农户,凌晨四五点钟就得起床,找两三个劳动力较好的人帮忙,借辆木头做的鸡公车将肥猪七手八脚地捆绑在上面,然后一人在前面躬腰驼背地使劲拉着系在鸡公车前面的绳子,一人在后面推着,一路“咿咿呀呀”披星戴月赶在天亮之前,将在路上不时发出“哼哼唧唧”声音的肥猪推至食品站大门外等候。没有鸡公车的农户就将厚实的竹条编成圈,将肥猪夹在里面五花大绑地捆绑结实,让它动弹不得,两三个人再气喘吁吁地轮换抬着赶至食品站大门口,留下一两人排着长长的队伍,等收猪的专业人员在天亮之后打开大门验收。

收猪人员在那些被惊吓过度、或两三头东倒西歪地靠在一起、或爬在地上赖着不动的肥猪的脊背上先按按,估量一下肥膘肉的厚实度,然后再用手向上抬抬猪的肚皮,检查一下是否在家被偷偷喂食过。如果感觉它们膘肥肉厚,达到收购标准,肚子里也空荡荡没有偷喂,便在猪背上打个记号,依次赶着猪排队过秤。

从决定卖猪的头天晚上到手中拿着过秤后的发票,卖猪的农户这才放心地大大松一口气,将一颗悬着的心放了下来。否则,就要在那里一直惴惴不安地皱着眉头,等他们将打有记号的猪过秤收购完毕之后,赔着笑脸,去向收猪人员问清自己家的猪没有卖掉的原因。如果打探出是因为偷偷喂过,只好再努力挤出笑容,忍着心中如割肉挖骨般的抽痛,让他们除掉几斤或十几斤秤卖掉。被推赶、惊吓的猪如果再赶回家养,会掉秤斤不说,下次卖猪还得耽搁挣工分的时间。所以无论怎么心不甘情不愿,一般都只能选择除秤卖掉。如果是因为猪太瘦的话,那么对不起!你就只能赶回家,养至能达到收购的标准再赶来卖。据我爸说,有年我家喂了一头猪,因为家里缺少粮食,加之那头猪又特别挑食,喂了一年多还是达不到食品站收购的标准。我爸请人帮忙抬去卖了三次,最后那次托了一个熟人帮忙,收猪人员才将我家的猪收下。

改革开放后,买肉不再需要肉票,便出现了卖肉的个体户。买猪肉时也可以随自己家人的喜好而挑肥拣瘦,不必再紧张地盯着卖肉人员,害怕他们割下自己不想要的那块肉。而想卖肥猪也只需告诉一家卖猪肉的老板,说你家有肥猪要出售,他们自会骑着三轮车来你们家购买,再也不需要一大早去排着长长的队伍。

就这样,有的原属于食品站管辖的员工见那些卖肉的个体户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便也心动,干脆从食品站退出自己单干。食品站陈旧的管理制度让收购肥猪和销售猪肉越来越困难,再也不复六七十年代的辉煌,不得不宣布解体。

此后,原本热闹非凡的宽敞食品站闲置了一段时间。后来,防疫站为了能保证那些市场所销售的猪肉都是经过检疫的,便规定统一在食品站屠宰。再后来,原本生意火红的食品站成了专门杀猪的屠宰场。从那之后,几乎每天凌晨的三四点钟,场镇附近还在做着美梦的居民,就会被那些即将被屠宰的肥猪所发出的“嗷嗷”叫声惊醒。

随着国家更重视老百姓的生活环境与健康,如今食品站已被迁至回龙乡灯盏村远离民居的地方。虽然鄢家的食品站现在已经废弃,但它却标志着人民的生活水平与环境不断提高,祖国不断变强。

新闻推荐

从并肩革命到携手济世 九旬夫妻用好家风传承“家国情”

风风雨雨走过70多年,两位老人晚年更加恩爱。隋长春年轻时的全家福。进藏部队宣誓。图据网络隋长春和妻子于智香革命时期的...

罗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罗江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