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公行医记

德阳晚报 2019-09-04 23:34 大字

药王孙思邈画像

我家有一个专柜,珍藏着几十本泛黄的线装书,那是儿子的祖公(爷爷的爷爷)行医时留下的手抄书。在一本手抄药性书的扉页上,有这样一首诗:“医道堪比蜀道难,笃志参修三指禅。绿筠常伴灵素读,青灯不释岐黄卷。一阳二阴消还长,四气五味热胜寒。人间红杏重晚情,丹心愿共玉壶悬。”这首诗是祖公晚年所作,它不仅道尽了祖公一生行医的艰辛与毅力,也是对后代行医的励志诗。

祖公生于1896年,其父母是罗江新盛金铃村花庙子下的普通农民,憨厚朴实,但深明“养儿不学艺,挑断土撮箕”的道理,节衣缩食让儿子拜师学医,可大儿子不幸早逝,小儿子(即祖公)跟着慧觉铺一名郎中当学徒。祖公白天帮师傅抓药打杂,晚上挑灯夜读,背“蟾蜍气凉杀疳蚀癖,瘟疫能避疮毒可袪”的药性,背“狼毒是怕蜜佗僧”的十九畏,背本草明言十八反、香砂六君子汤头,抄《黄帝内经》《经匮要略》。历经数载窗外竹叶沙沙作响,几前油尽灯枯,终于出师独自在家乡行医。

邻村有家刘姓人氏,家境贫穷,因天生小耳,绰号“刘小耳朵”。难娶媳妇,刘小耳朵父母遂用“调换亲”的方式,将女儿许给一户穷人做媳妇,那家便把女儿嫁给刘小耳朵。第二年,刘小耳朵喜得龙凤胎。哪曾想儿女八岁生日那天,因吃了和土豆同煮产生巨毒的鸡蛋,兄妹俩双亡。一天夜里,万念俱灰的刘小耳朵将倒着煤油的棉絮裹在身上自焚,好在父母发现还算早,将已烧得一塌糊涂的刘小耳朵塞进箩筐,抬到祖公家求医。祖公用温开水清洗了刘小耳朵的伤口,将用冰片、黄连、血余炭等十多味中药自制的止痛消炎膏涂上,免费为其治疗近一月,刘小耳朵才痊愈。

祖公医术医德兼备,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郎中。后来胸有鸿鹄之志的祖公带上祖婆、太公(祖公的儿子)太婆,举家搬到邻近的艾家坝(今天的新盛镇)土地巷口开了家中药铺。因祖公字“沛然”,故取铺名为“沛生堂”,有普济众生之意,亦有事业代代相传之愿。

祖公的药铺搬到街上后,在其药铺供一尊镀金粉木质孙思邈药王菩萨,找铁匠打了个30来斤重的铁碓窝,以舂三七、马钱子等质地坚硬的药材,做一台式铡刀,以铡金钱草、薄荷等草药,又请木匠做了三节柏木中药柜。祖公开方,太公抓药,因熟能生巧,一字不识的太婆也学会了抓药,有时应忙抓下药,一家人把药铺经营得风车斗转。做人有德,是祖公的人生准则。医者仁心,更是他的初心。

一天,街上一家办婚酒,开席时来了一伙兵,一扫而光几桌饭菜后,兵们开始满街抢劫。祖公立即招呼全家老小进屋。忽然有小兵喊出“救命啊——”的呼救声,祖公不怕是讹诈,打开门一看,只见兵老大踡在地上呕吐着,满头汗珠,嘴唇、脸,全身发黑,身上发出臭臭的大便味。祖公一看便知是食物中毒,询问后断定是虾和西红柿吃多了的缘故。祖公叫人把兵老大抬进铺内,立马拿出麻油叫他喝上几口,又在他丹田处扎上几颗银针,最后让兵老大服了一粒解毒丸。祖公拿出自己的一条裤子,让兵老大换上,然后把祖婆拉进后房,拿出些钱,给那些兵一一分些,叫他们不要再去抢别的人家了。兵安静了,小街安静了。一两个时辰后,兵老大的病也轻松了。

生前,祖公最大的愿望是儿孙们能将他的“沛生堂”药铺延续下去,可独生子太公却英年早逝。太公离世时,他最大的儿子(儿子的爷爷)才不到十六岁,太婆依靠娘家哥哥的资助,送爷爷在他舅所在的石洞乡投师学医。

爷爷也如祖公一样,既当学徒又当杂工,走上了学医之路。学成后,在慧觉场一家药铺帮人坐诊数年。改革开放后,爷爷在村上开起了私人药房,一场赶慧觉,一场赶新盛,开启了背着背篼摆摊的生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沛生堂”药铺在新盛重新开张,父子俩又如当初祖公父子一样,在艾家坝悬壶济世。

新闻推荐

交警部门持续推进重特大交通事故预防工作

近日,市公安交警部门召开新闻通气会,对全市公安交警部门7月份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情况进行了通报。据通报,7月份以来...

罗江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罗江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