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园录罗江李氏父子的烹饪情怀

四川农村日报 2019-03-29 05:31 大字

李调元雕像。

川菜专著《醒园录》。

□刘佳 文/图

川菜,我国传统八大菜系之一,以味见长、百菜百味、一菜一格、烹法多样。“清代蜀中三才子”之一李调元编著的《醒园录》,被广泛认为是四川有史以来的首部饮食菜肴专著。

书中记载了一百二十多种调料、饮馔及食品制法,为李调元之父李化楠所撰,李调元而后整理成册,不仅对川菜菜系形成具有开创之功,还蕴含了李氏父子孝老爱亲、重视礼仪传承的情怀和理念。

注重礼仪崇尚孝老爱亲

李调元1734年出生于罗江云龙山南村坝,其父李化楠于乾隆七年中进士,而后李氏家族文脉绵延、书香不断,又有包括李调元在内的三人高中进士,留下了“一门四进士,兄弟三翰林”的美誉。

李调元编著 《醒园录》,提倡饮食应遵循礼仪规范、孝老爱亲。这既源于儒家思想,更与其父李化楠的言传身教密不可分。

《礼记·礼运》曰:“夫礼之初,始诸饮食。”《论语·为政》曰:“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受这些儒家经典的影响,家学渊博的李氏一族对饮食礼仪极为推崇。

另外,李氏一族家教至孝,《醒园录·序》中就载有:“犹忆‘醒园’,不啻随先大夫后,捧匜进爵,陪色笑于先大父母之侧也。”李化楠虽自身饮食力求简朴、多蔬菜羹汤,但侍奉长辈却尽力准备美味可口的菜肴。他宦游江浙地区时,长期将自己遇到的美馔佳肴制法悉心收集,数十年如一日,可谓是“事先大父母,必备极甘旨”。这样的言行举止深深影响了李调元。因此,他对父亲收集、遗留的饮食资料手稿不敢怠慢,认真地整理编纂,刊印成书,以慰缅怀之情,进而促成了《醒园录》的问世。

他在《醒园录·序》中还专门用一段文字摘录了《礼记·内则》有关饮食的内容,特别指出“养老,有淳熬、淳毋之别;奉亲,有饴蜜滫瀡之和”,极力主张饮食应当遵循礼仪规范、以美食孝敬长辈。

传承保护发扬饮食文化

如果说传承礼仪、孝道是李调元编撰《醒园录》的初衷,那么,发扬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则是其编撰《醒园录》的目的所在。

李调元在《醒园录·序》中提到“夫饮食非细故也”,指出饮食不仅关乎人体健康,更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涉及社会等级、礼仪教化。而他这一观念的形成,也是受到了儒家文化的影响。

《醒园录·序》中有云:“《易》警腊毒,《书》重盐梅。烹鱼则《诗》羡谁能,胹熊则《传》惩口实。”这些儒家经典,或警告人们注意食物安全,或强调味道的咸酸,或称赞烹鱼能手;又比如《孔子家语·子路初见》:孔子侍坐于哀公,赐之桃与黍,孔子先食黍而后食桃,是因为其认为黍为五谷之长,桃为六果之下,不能上下颠倒、损害了礼仪教化。因此,李调元总结说:“箴铭之作,不遗盘盂。知味之喻,更叹能鲜。”

李调元编撰 《醒园录》,旨在保护和传承饮食文化。其中所载内容,有相当部分是李化楠在吴地,即苏南、浙江一带,亲自收集到的,这与其历任浙江余姚、秀水县令等入仕经历息息相关。李调元在其饮食观指导下,将父亲李化楠悉心收集的饮食加以整理,并增添了自己在广东、新疆等地了解到的烹饪方法,最终编纂、刊印成了《醒园录》一书。

全书分为上下两卷,记载的内容包括了酿造24种,糕点小吃24种,食品加工25种,饮料4种,食品保藏5种,涵盖了荤菜、糕点、蔬菜、酱菜、饮品、乳品、蛋品的制作方法。其中有相当数量的江浙菜式,但也不乏四川风味,例如其中酱、豉写了21条,咸菜写了27条之多,食材中载有野鸡和麻雀,还有酱豆腐乳、冻豆腐的制作方式,这些都和四川盆地多丘陵的地貌相契合。

不尚奢华推崇俭朴饮食

宋代学者和文学家范仲淹曾说:“常调官好做,家常饭好吃。”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日常的馔肴与生活最是息息相关。而家常菜式往往对食材和烹饪方式不甚讲究,往往是就地取材,操作简捷。家常菜的质朴随意和乡土气息,向来为世人喜爱和推崇。翻看《醒园录》一书,可见李氏父子深谙其理。

《论语·学而》言:“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儒家推崇俭朴饮食的思想,影响了父子俩。而《醒园录·序》也提及:“先大夫自诸生时,疏食菜羹,不求安饱。”可见,李化楠自学生时代起就一直遵循《论语》所言的准则,在饮食上力求俭朴,进而对李调元的饮食观念产生影响。其所著的 《童山诗集》《童山文集》中,有许多与饮食相关的诗文,但几乎寻不见一篇赞美鲍鱼、燕窝等昂贵食材的诗文,反倒大多为其尝过或见过的普通民间美食和实物原料。

也正因如此,作为一本“食经”,《醒园录》多载常珍,对于烹调的原料选择和烹饪操作程序描写细致。例如,其中记载一道“蒸猪头法”:“猪头先用滚水泡洗,刷割极净,才将里外用盐擦遍,暂置盆中二三时久,锅中才放凉水,先滚极熟,后下猪头……洗净里机,生葱连根塞满,外面以好甜酱抹匀一指厚,用木头架于锅中,底下放水,离猪头一二寸许,不可淹着。上面以大瓷盆覆盖,周围用布塞极密,勿令稍有出气。慢火蒸至极烂,取出去葱,切片吃之,甚美。”这种超越寻常文人体味和感官描写的美食记叙,对于后世家厨和主妇烹饪技艺的提高帮助极大,如今罗江的招牌菜 “蒸猪头”据说就是根据《醒园录》制作的。

如今,罗江县调元镇因李调元而出名,当地更是流传着与李调元有关的美食传说。据说,李调元任科举考官时,曾与朋友赌赛对联,赢得1800尾鳜鱼鱼苗。他把这些鱼苗投放到罗江老家的汶江,从此“汶江鳜鱼”也成为当地的一道特色美食。

新闻推荐

德阳罗江区大力推进 审计发现问题整改落实

四川经济日报讯(佘国强记者钟正有)3月12日,德阳罗江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江涛受区长邹远骏委托,组织区财政、发改、经信、...

罗江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罗江,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