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江区鄢家镇农技站技术员刘复东: 33年钻研果树的“泥腿子”专家

德阳日报 2018-10-09 08:49 大字

刘复东在自家果园里管理果树。

我与改革开放

现年55岁的刘复东是罗江区鄢家镇星光村土生土长的农民,常年奔波于田间地头的他皮肤晒得黝黑,和其他农民站在一起毫不起眼。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看上去毫不起眼的“泥腿子”,凭借不断自学和钻研,不仅成为当地果树种植颇有名气的行家里手,而且还被鄢家镇聘为农技站技术员,甚至还被罗江区评为农业类名师,并建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刘复东名师工作室”,用双脚踩出了属于自己的春天。

最初种果树只为不挨饿

近日,记者在鄢家镇政府里找到了正在上班的刘复东。见面简单寒暄之后,刘复东向记者打开了话匣子。在刘复东的记忆里,小时候家里在荒山上种粮食为生,很穷,时常饭都吃不饱。上学之余,他不但要煮饭,还要帮着嫂子带孩子。这种条件下,尽管学习很好,但是刘复东也没能坚持到小学毕业。

“我当时没有知识,也没有技术,就在想搞啥才能不挨饿。后来想到了种植果树,因为了解到种植1亩地的果树相当于种20多亩的稻子。”刘复东说,1985年,他成了全队第二个种果树的人,刘复东和邻居调了地种了1亩地左右的温州蜜桔。

“开始种果树的时候,果树长势很好,但是就不怎么结果,而且遇到病虫害,打药防治也没有效果。”种果树之初,刘复东灌溉果树都是一桶一桶提水上去,辛苦自不待言,而且苦于没有经验和技术,遇到了很多问题。

刘复东勤奋好学、苦心专研,加之遇到了后来成为刘复东师傅的镇农技站的土专家,就这样,到了1987年,果树种植终于走上正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刘复东的果园迎来了丰产丰收期,家庭收入也实现了质的飞跃。得益于党的好政策,经过33年的发展,他家果树种植面积由最初的1亩左右发展到如今的4亩多,果园每年给他家带来的收入有七八万元。

看到刘复东果树种植搞得越来越好,周边群众也开始陆陆续续改种果树。

发家致富后不忘众乡亲

2009年,已经是鄢家镇远近闻名的水果大户的刘复东凭借着过硬的果树栽种技术,当选为鄢家镇星光村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从此之后,他步入了传道授业解惑的人生新征程。“我是一名党员,自己发展产业富了之后,就想到要为村民做点事。”刘复东说。

刘复东当选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之后,种植果树的乡亲们碰到难题解决不了的,就自然想到找刘复东,热心肠的刘复东也不推辞,顶着烈日、冒着大雨,穿梭在田间地头。

2014年,刘复东被鄢家镇聘为农技站技术员,负责全镇果树种植指导工作。那时,他就暗下决心:“如果不把鄢家镇果树种植产业搞好,我就不在农办上班”。从此,村民们就经常看到刘复东

拿着果树修枝剪刀奔走于全镇果农的果园帮果农修枝,组织果农开展果树栽种技术培训,有时甚至自掏腰包为经济困难的果农购买物资防治病虫害……春夏秋冬,寒来暑往,他用实际行动感染、感动了众多果农,用他自己的话说“自家对得起百姓,站得稳脚跟”。

日子有奔头乡村更美丽

令刘复东引以为豪的还不止这些:他组织发起的“农民春晚”上了央视;星光村村容村貌发生巨大变化,创建成了“四好村”……

“2014年,我们本组搞了场‘农民春晚\’还上了央视。”刘复东至今仍抑制不

住内心的激动。当时,他组织村民发起“农民春晚”,自掏腰包买音响,编排节目,找当地小有名气的隆敦仁写策划,组织村民排练,平整场地,发动村民众筹,就这样,一场地地道道的“农民春晚”出台了,最终,该场“农民春晚”还登上了央视。此后,该组“农民春晚”年年举办,而且举办得有声有色。

回首33年果树种植的峥嵘岁月,年过半百的刘复东很感慨:果树种植不仅改变了他家的贫困面貌,还带动了一大批村民共同发家致富。村子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引导、支持下,在村组干部的辛勤努力下,修上了篮球场,搞起了文化院坝,创建成了“四好村”,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

文/图本报记者姚金帮

新闻推荐

罗江: 小区有萌娃走失 派出所“奶爸”帮他找到家

本报讯(记者张嵘通讯员许灵玲)9月23日晚8时许,罗江区公安分局金山派出所值班民警接到报警,称在金山国际小区发现一个2岁左右...

罗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罗江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