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中的运动之都
东汉技击表演画像石。(成都体育学院博物馆藏)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供图
1982年6月,新津龙舟赛。视觉四川(资料图片)
马球图。(选自“回望长安——陕西唐代文物精华展”)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供图
彩绘打马球俑。(选自“回望长安——陕西唐代文物精华展”)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供图
历史上,处于西南地区的成都体育活动丰富多彩,为诗歌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源泉。这些诗歌描写了从宫廷府第至民间乡野,从皇帝打马球踢蹴鞠到文人舞剑、女子骑马射箭,真实地记录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了成都历史上各个阶层的社会生活。□许永强
秋千蹴鞠尚豪华
蹴鞠,是有史料记载的最早的足球活动,起源自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故都临淄城。到了西汉,蹴鞠由中原地区传播到巴蜀地区,成为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阶层都喜欢的一项体育活动。这项活动,对成都平原出生的东汉著名作家李尤影响最大。
李尤,广汉雒人(今德阳广汉市)。他一生历经七帝,年高岁久,长期居于蜀地,深受地域文化的滋养。他的《鞫城铭》就是根据他在成都所见的蹴鞠活动完成的,是历史上第一位为蹴鞠写评论的人。《鞫城铭》详细描述了蹴鞠活动的相关要素,并明确指出“圜鞫方墙,仿象阴阳。法月冲对,二六相当”。他认为鞠球和球场是按照天圆地方的阴阳观念来设计的,两边各六人。国家任用人才应该像鞫城(蹴鞠的场地)那样方方正正,“建长立平,其例有常。不以亲疏,不有阿私。端心平意,莫怨其非。鞫政由然,况乎执机。”立足于蹴鞠的游戏规则,治国、用人应该有法可依,不避亲疏,公私分明。这些原本比较死板、呆滞的治国条略,经他用形象化的比喻表述出来,就显得亲切自然,更容易为统治者所接受。
到了唐朝,蜀地的蹴鞠活动盛极一时,并发展成为最具代表性的体育项目。人们喜欢在寒食节踢蹴鞠,李隆基的《初入秦川路逢寒食》“公子途中妨蹴鞠,佳人马上废秋千”,就反映了蜀地少年在春日里快乐踢球情景。
蹴鞠不但在民间盛行,在军中及宫中也颇为常见。韦应物《寒食后北楼作》云“遥闻击鼓声,蹴鞠军中乐”;李白的《古风》云“斗鸡金宫里,蹴鞠瑶台边”。
在唐朝,蹴鞠不仅仅是男人喜爱的运动,许多女子也积极参与其中。花蕊夫人的《宫词》诗云:“自教宫娥学打毬,玉鞍初跨柳腰柔。上棚知是官家认,遍遍长赢第一筹。”可以看出蹴鞠在唐代受欢迎的程度。
到了宋代,蹴鞠在成都更为盛行,南宋诗人陆游在《剑南诗稿感旧》中写道:“路人梁州似掌平,秋千蹴鞠趁清明。”在《春晚感事》诗中写道:“寒食梁州十万家,秋千蹴鞠尚豪华。”又《感旧四首末章盖思有以自广》诗中有“路入梁州似掌平,秋千蹴鞠趁清明”。梁州,包括现在的巴蜀地区。这些都说明了梁州体育活动秋千、蹴鞠很普及,也说明了梁州稳定的政治环境和发达的经济文化。
情随剑影刀光发
击剑是最传统的器械演练项目之一。早在汉代,成都就流行击剑运动,不仅武士喜欢习剑,文人也爱剑成风。负有盛名的赋家司马相如就是代表。《汉书》载:“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到了唐代,剑术表演十分流行,李白、杜甫、贾岛等唐代著名诗人都有关于剑的描写。《全唐诗》中关于剑的唐诗有88首,诗人用剑表达才华不得施展,渴望受到统治者重用的心情。剑还代表了气势雄壮的豪迈之情。
其中,在蜀地生活了25年,“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李白对剑情有独钟,他的诗中多次出现剑的身影。《赠何七判官昌浩》中的“不然拂剑起,沙漠收奇勋”;《送羽林陶将军》里有“万里横戈探虎穴,三杯拔剑舞龙泉”;《塞下曲六首其一》写下“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送白利从金吾董将军西征》里的“西羌延国讨,白起佐军威。剑决浮云气,弓弯明月辉”;《司马将军歌》写有“手中电曳倚天剑,直斩长鲸海水开”。李白赋予了剑更为浪漫奔放的深重意蕴、强烈的建功报国之志和自信豪迈的人格特点。
剑还有舞蹈相伴,最著名的当属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火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诗中采用比喻、夸张的手法来形容她们剑术的高超,“
火霍如羿射九日落”形容舞剑时的臂力非凡,光芒四射的剑光好似后羿射中九个太阳时日落洒下的明亮光芒;“矫如群帝骖龙翔”形容舞剑姿态的灵敏与矫健,就像是腾天而飞的蛟龙;“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用夸张的手法来形容公孙大娘的剑势,开始时好似震怒的雷霆,收起时好似平静的水波。如此惟妙惟肖、出神入化的舞剑场景,令人拍案称奇。也由此可见巴蜀境内舞剑之风流行。
除了剑术外,上阵杀敌、保家卫国的刀枪也成为在蜀地的诗人常常描写的对象。如王建《相和歌辞·从军行》中的“枪城围鼓角,毡帐依山谷。马上悬壶浆,刀头分颊肉”;岑参《东归留题太常徐卿草堂(在蜀)》里的“不谢古名将,吾知徐太常。年才三十馀,勇冠西南方。顷曾策匹马,独出持两枪。虏骑无数来,见君不敢当。汉将小卫霍,蜀将凌关张”,诗中的徐太常正是万夫莫敌的双枪将。
蜀人游乐不知还
从先秦时期开始,很多体育活动都是和一些节日庆典结合在一起的,寒食节众人荡秋千以及玩蹴鞠,阳春的时候踏青以及拔河等。在特殊的节日里人们积极参与踏青、登高、竞渡、打球、投壶、垂钓等体育娱乐活动,有些甚至沿袭至今。
登山运动是现代户外休闲运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与登山活动相应的是登高。古代文人有“登高而赋”的情节,多用诗歌抒发情感。如薛涛《九日遇雨二首》里的“谁怜不得登山去,可惜寒芳色似金”;杜甫《登高》中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用“常作客”表现出杜甫登高乃是常事,但由于带病孤身一人登高,心情难免悲凉;初唐诗人王勃在南游巴蜀之时作诗《蜀中九日》,描述了重阳节的登高活动。“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诗句在语言上运用了日常口语,浅近亲切。第三句抒发心中之苦,独自身处南方,思念亲人而不能北归。第四句采用反问与前文形成鲜明对比,表现思亲之情;南宋范成大《丁酉重九药市呈坐客》中的“莫向登临怨落晖,自缘羁宦阻归期。年来厌把三边酒,此去休哦万里诗。乌帽不辞欹短发,黄花终是欠东篱。若无合坐挥毫健,谁解西风楚客悲”,传递的是蜀地重阳登高的习俗。
春游踏青更是蔚然成风。诗人描写人们出游踏青的诗歌比比皆是。武元衡在成都任职期间写
有《春日与诸公泛舟》:“千里雪山开,沱江
春水来。驻帆云缥缈,吹管鹤裴回。身外流年驶,尊前落景催。不应归棹远,明月在高台。”体现出踏青赏春活动在成都的受欢迎程度。最开始,赏游之民尽在戍兵的监视之下。张咏治蜀后,撤戍兵改为“聚之为乐”的方式,游锦江。田况的《二月二日游江会宝历寺》记录了当天的盛况:“彩舵列城隈,画船满江隅”“士女骈集,观者如堵。晚宴于宝历寺。”端午节是竞渡的好时光,我们在诗歌中看出激烈的竞渡场面。在成都合江亭下游的九眼桥,每年端午节,锦江水面赛龙舟是最热闹的时候。晚清诗人杨燮有诗云:“龙舟锦水说端阳,艾叶菖蒲烧酒香。杂佩丛簪小儿女,都教耳鼻抹雄黄”;《江楼竹枝词》则云:“绿波如镜欲浮天,端午人游锦水边。画桨红桡齐拍水,万头争看划龙船。”如今,赛龙舟已成了成都天府新区麓湖社区居民每年最期待的活动之一。今年参赛队伍扩展到了社区外,共有50多支队伍参赛。
另一项休闲体育活动垂钓则体现在逸神悦情、陶冶情操以及留连山水、醉于水光山色之中,物我合一,天人两忘的闲情雅趣。由于垂钓项目简单、轻松,也被女子热衷。宫中女子尤其喜爱钓鱼活动,花蕊夫人《宫词》诗云:“慢揎红袖指纤纤,学钓池鱼傍水边。忍冷不禁还自去,钓竿常被别人牵”“嫩荷香扑钓鱼亭,水面文鱼作队行。宫女齐来池畔看,傍帘呼唤勿高声”等诗句生动描写了宫女“不敢高声语,恐惊水中鱼”的情景。
民间体育空前发展,时令节日举行体育活动的风俗形成,充分反映出历史上成都百姓热爱生活、享受人生的心态。
新闻推荐
近日,广汉市行政审批局政务服务中心召开“广政通·全城办”工作推进会,组织相关部门推出一批跨镇(街道)辖区政务服务事项,为真...
广汉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广汉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