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玩转”古蜀文明?名人大讲堂傅小凡教授带你“入坑”

华西都市报 2020-05-19 02:08 大字

傅小凡教授详解古蜀文明的精神世界。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杨帆 摄影 陈羽啸

5月18日晚7点半,和大家阔别了近一年之久的“名人大讲堂”荣耀回归!当晚,《百家讲坛》主讲人傅小凡现身“名人大讲堂”,在四川省图书馆星光大厅,他如同时空穿梭机的“领航员”,带领观众穿越回到3000年前的蜀地,大家徜徉在时间的长河中,身边围绕着神秘的青铜立人像和绚丽的太阳神鸟,如梦似幻。傅小凡教授以三星堆和金沙文化为切入点,详解古蜀文明的精神世界。有现场观众感叹地说:如果把探索古蜀历史当成一款RPG游戏,那傅小凡就和我们分享了详尽无比的“游戏攻略”。

先聊各种“坑”

青铜立人的揭秘峰回路转

“名人大讲堂”是由实施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四川省图书馆承办的重要文化活动。首季一共12期的讲座,共有1300万人次在封面新闻的直播间进行观看;除此之外,还有2000人来到现场,与专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在首季活动结束之后8个月,“名人大讲堂”带着全新的话题和新一批的专家阵容归来。新一期的大讲堂定位为普及性、大众化、浸入式的知识讲坛,而厦门大学教授傅小凡教授则成为在第二季“名人大讲堂”的首讲嘉宾。

傅小凡教授主要担任中国哲学、伦理学、美学、中国文化等课程的教学工作。近年来出版《晚明自我观研究》《东方微笑》《神话溯源》《朱子与闽学》等专著,在国内外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

傅小凡教授曾经做客央视《百家讲坛》,讲述《国宝迷踪》时专门讲述了古蜀文明中的“三星堆青铜人像之谜”。而这次他在“名人大讲堂”依然是从三星堆的前世今生开聊,和观众一起感受古蜀文化之美。傅小凡教授的讲述角度新鲜有趣,一 开始他就带着大家“入坑”。“坑”是指考古学意义上的各种坑。

“昨天来成都,听说三星堆又发现了3-8号坑,这个消息太让我振奋了。期待三四五六七八号坑的发掘,期待它们的出土文物,到时不是证实了我的观点,就是会推翻我观点,我不怕自己的观点被推翻,这说明学术在进步。”傅小凡教授说。

1986年8月,在广汉市三星堆文化遗址的一、二号坑内,出土了许多青铜器,震惊世界。尤其是其中一尊青铜人像,在刚刚发现时候,它从腰部断成两截,后背裂成碎片,头部和底座完全变形。在文物专家的修复下,这尊青铜人像终于重新站立在人们的面前,恢复了它往日的神采。青铜立人像身高2米62,底座高0.8米,总重量180公斤。

三星堆立人像巨大的双手握成空心拳在胸前环抱,整体形象拉长、变形,给人以怪诞和神秘的感觉,但它手里握的什么呢?傅小凡认为,首先肯定不是权杖,因为尺寸不合适。“有人说三星堆出土了很多象牙,所以青铜像手里握的是象牙,我觉得也不是,因为握的姿势不对。还有种说法是玉琮,这也不是,因为玉琮外形是方的,而人像手握成圆环状。”所以,他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分析得出一个结论,三星堆立人像手中本来就是空的,什么都没握,只是一种单纯的肢体语言表达对权力的崇拜,五指封闭构成圆环就是“把握”,而双臂环抱就是“拥有”。

傅小凡教授还用有力的论点,推翻了一、二号坑是祭祀坑的常规看法,“古蜀人用燔燎,就是火烧的方式祭祀。可是,殷商时期的燔燎,只焚烧用作牺牲品的动物,而三星堆一号坑内的所有器物都被火烧过,这很难用祭祀解释。”最后,傅小凡教授称,有人认为青铜立人像的地方是“埋藏坑”,埋藏的都是珍贵的国宝财富。“我完全赞同这个观点。为什么呢?因为三星堆一、二号坑出土的文物实在太集中、太丰富了,而且都非常珍贵。”

古蜀人的“拜金传说”

黄金代表着天上的太阳

傅小凡说自己祖籍是东北,出生在甘肃,可是他通过对三星堆和金沙的研究,深深地爱上了古蜀文明。“如果不是现代考古学的发掘,古蜀文明就埋在历史尘埃中,之前谁都没想到它竟然这么灿烂和辉煌。古蜀文明和西方文明不一样,和中原文化也迥然而异,这说明中华文化是多元的,古蜀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之一。我的结论是,三星堆和金沙所代表的古蜀文化就源自巴蜀大地。”

傅小凡教授认为,从三星堆到金沙,两处遗址都是古蜀文明的代表,都出土了青铜器,而且也有不少用黄金制作的礼器。讲到这里,他最先提到了金沙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太阳神鸟,“太阳神鸟整个金箔呈圆形,直径12.5厘米,厚度仅有0.02厘米,重20克。金箔由镂空图案构成,线条极其简练流畅,富有韵律感和强烈的动感。”

“太阳神鸟”承载着古蜀人对于自然的无穷想象及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是古蜀先民远古太阳崇拜文化的缩影。傅小凡教授称,黄金崇拜是全世界范围内的精神现象。全世界的先民都有黄金崇拜的先例,古代人们的“拜金传说”与太阳息息相关。

在世界各种传说和神话之中,太阳和黄金都是被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古希腊神话之中的太阳神阿波罗,驾着一辆黄金打造的马车,就连拉车的马也都是浑身散发着金光。在古埃及人的眼中,黄金是“可以触摸的太阳”,是太阳神的象征。

在傅小凡看来,金沙古蜀人用黄金打造太阳神鸟,就是因为黄金能够发出金色耀眼的光芒。人们之所以喜欢金色,就是因为它让人想起天上的太阳。黄金是一种稀有金属,获取它非常艰难,拥有黄金的人,具有超凡能力,掌握社会公权力。因此,黄金成了权力的象征。所以说不管是三星堆用金箔包裹的权杖,还是古埃及法老脸上佩戴的面具,也都是权力的象征。

古蜀历史的演变

金沙文明代表着人文精神的崛起

学界普遍认为,金沙文化正是三星堆文化的延续。在商周之际产生的战乱中,古蜀国被消灭,他们埋葬掉大量象征权力的金器青铜,形成了现在的三星堆遗址。但蜀人未亡,古蜀文明又在同一片土地上盛开,有了后来的金沙文化。三星堆文化大约消失在商周之际,金沙文化消失于战国时期,前后相差约600年。

傅小凡教授说:“金沙文化遗址中还发现一大一小两件金面具;三星堆遗址中也出土了六个金面具。显然,古蜀国人,有用黄金打造面具的传统。”金沙遗址出土的金面具与三星堆出土的金面具极为相似,都显得棱角分明,带有一定夸张意味,这说明金沙遗址与三星堆遗址之间,有着紧密的承袭关系。傅小凡教授称,这两个地方出土的黄金面具,用途应该是一样的。

可是金沙遗址中还出土了一枚小号的黄金面具,仅有三四厘米见方,根本遮不住人的脸。那么,这枚小面具是干什么用的呢?傅小凡教授说:“这个小面具不到巴掌大,适合把玩。此外,金沙和三星堆之间的区别,不仅金面具比较小,三星堆出土了大量青铜器,规制巨大,金沙遗址只有少量青铜器出土,而且规制很小。”傅小凡教授称,古蜀文明的艺术家,在做青铜器和黄金面具造型的时候,已经不是写实,而是重点再现精神层面的东西,我们称之为写意。傅小凡教授说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文物过于沉重,宗教氛围很重,而金沙文明的代表文物显然轻松很多。

通过一系列的比对和分析,傅小凡教授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金沙文化表现出宗教性降低,人的地位上升,人文氛围浓郁的特征。这与中原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解放的人文主义思潮有着一致性。”而古蜀历史中人文主义的发展,这也成为傅小凡教授本期大讲堂阐发的核心观点。

傅小凡教授说:“公元前316年,蜀国被秦国打败,成为秦国的蜀郡。但是古蜀文明并没有消失,她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延续至今。我们在四川人民身上依然能够感受到古蜀文明的不屈不挠、坚忍不拔、乐观开朗、热情奔放的精神和情怀。这一点在抗日战争中得到充分地体现。”

新闻推荐

广汉市场监管局开展食品抽检确保校园食品安全

为进一步强化学校食品安全监管,降低食品安全风险,日前,广汉市市场监管局组织执法人员对该市已开学的学校开展学校食堂及校园...

广汉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广汉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