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科学种粮提供数据参考 广汉有了土地监测“哨兵”

德阳日报 2019-10-09 08:48 大字

田地里的土壤墒情监测仪,实时监测土壤等情况。

为了有效防控病虫灾害,实现精细化的节水灌溉,广汉利用土壤墒情监测系统来加强农田、果园等领域墒情的测量,让它成了土地的监测“哨兵”,农技人员放心,农民更安心。

廖兴华是连山镇锦花村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今年,他家1200亩农田的生产管理,凭一条短信就能搞定。廖兴华说:“如此方便快捷地掌握到田里土壤情况,全靠地里新装的土壤墒情监测仪。”这台由当地农业部门投放的土壤墒情监测仪,用到的正是眼下“互联网+”技术中最时髦的物联网这项新技术。

农业研究员李明介绍说,这个土壤远程墒情监测系统能够监测土壤0到1米的水分和温度,并且每小时更新一次数据,仪器对土壤数据做搜集后,会传输到农业部门。像廖兴华这样的种粮大户,只要拨打一个电话,几秒钟后,汇总了数据的短信就会发到他的手机上。除了能监测温度、湿度,土壤墒情监测仪上还有一个类似飞机造型的风向标装置,能够监测风向与风力等数据。有了这些数据,农户们可提前预防小麦条锈病等病虫害的发生。让农户自己就能用“数据”种田,实现科学化管理。

据了解,目前,广汉已安装5套土壤墒情监测仪,分别在连山、和兴、金鱼、西高、松林乡镇建设土壤墒情控制点,涵盖40万亩的农田土壤数据,这些数据通过网络,每小时为种粮大户发布一次,为他们科学种粮提供数据参考。

文/图本报记者文潇

新闻推荐

黄明水:擦亮天府粮仓这块金字招牌

黄明水在田间查看稻穗。与前来取经的赤道几内亚专家合影。□胡道芳走进广汉市连山镇乌木村四社全国种粮大户黄明水的办公...

广汉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广汉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