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不走寻常路续写古蜀文明传奇

德阳晚报 2019-09-30 08:57 大字

三星堆创意充电宝。

三星堆创意手机壳。

三星堆创意月饼、饼干。

三星堆创意台灯。

1986年,三星堆发掘现场。

2014年发掘的青关山遗

址区。余嘉摄

葛维汉教授(前排右一)与担任首次发掘副领队的林名均先生(左一)及部分协助发掘的当地乡绅合影。图据网络

通天神树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三星堆博物馆提供

在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有一个面积约12平方公里,距今5000年—2600年的遗址,这便是举世震惊的“三星堆遗址”。在众多的古遗址中,它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神秘醉人的光彩,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这些年,三星堆围绕“让文物‘活’起来,文化‘走’出去”,加强跨界融合,不断扩大“朋友圈”。90年前,沉睡在鸭子河畔默默无闻的三星堆,如今成了文博界的热门,旅游业的明星,它还是向世界展示中国古代文明成就和历史文化风采的“金色名片”。“三星堆的传奇还在续写。”三星堆博物馆党组书记、常务副馆长朱家可告诉记者,“把三星堆打造成一张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名片,未来还有很多路要走。”

一把锄头掘出伟大神秘的古文明

秦统一之前,现在的四川曾长期存在着一个被称为“蜀”的国家。关于蜀国的历史,因为缺乏史籍的记载,一直扑朔迷离,难辨真伪。古蜀国之神秘,让唐代诗人李白在《蜀道难》中留下“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的慨叹。

1929年的一个春天,在广汉南兴镇,一位名叫燕道诚的人和儿子在三星堆月亮湾清理水沟时,发现一坑400余件精美的玉石器。燕家父子未曾想到,他们几锄头下去,唤醒了一个沉睡数千年的古文明。从而,拉开了持续达90年的三星堆考古序幕。

1934年春,在广汉县长罗雨苍的邀请下,华西协和大学(四川大学的前身)博物馆馆长、文化人类学与考古教授葛维汉带着发掘执照率考古队前来广汉,在月亮湾玉石器坑出土地点附近进行三星堆历史上首次科学考古发掘。

新中国成立后,四川考古工作者在三星堆遗址进行多次调查和小规模的试掘,进一步弄清了遗址的分布范围和文化内涵。1963年,四川省博物馆馆长、著名考古学家冯汉骥先生带领考古队在月亮湾进行了面积约150平米的考古发掘。冯先生站在月亮湾的台地上,遥指对面的三星堆,很有预见性地指出:“这一带遗址如此密集,很可能是古代蜀国的一个中心都邑。”

巨大的惊喜在1986年到来。这一年,三星堆遗址展开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先后发现了一、二号祭祀坑,两坑出土文物1700余件,包括青铜大立人、青铜头像、青铜神树、金杖等一些列造型独特的文物。石破天惊的发现,轰动国内外,把古蜀国的历史向前推进了2000多年,也改写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历史进程,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

2014年底,三星堆发现疑似北城墙,与之前发现的东西南三道城墙合围,成为一个完整城池。专家们发现,三星堆遗址距今5000年—2600年,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范围最大、规格最高、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

三星堆博物馆名誉馆长、三星堆研究院院长肖先进告诉记者,新中国成立以来,三星堆的考古发掘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仍有许多未解之谜,如三星堆的宫殿区,到底是不是现在的青关山?三星堆的王陵区到底在哪个地方?三星堆的祭祀坑到底还有多少,是不是只有已经发现的这两个?“要解开这些迷,还需要进一步的勘探发掘。”肖先进坚信三星堆还将有大发现。

小城边上建起一座国家级博物馆

1997年10月26日,一座专题性遗址博物馆在广汉市郊的三星堆遗址建成并开放。奇特的青铜面具、精美的金杖、巨大的青铜神树……一件件“国宝”级文物被陈列在展馆里。2008年,三星堆博物馆被评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博物馆建成22年以来,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观者如鲫。

在广汉这样一个小城市,却拥有一家国家级博物馆,这在全国也是个特例。说起建馆的历史,勾起了博物馆第一任馆长的肖先进的很多回忆。肖先进说,两个祭祀坑发掘后,为了加强出土文物的展示、保护与研究,广汉市决定修建三星堆博物馆,“当时建馆经费只有200万,建馆的理念也很简单,就是修栋房子,把文物展出来。”博物馆前期筹备阶段,在选址上有很大分歧,当时肖先进大胆地提出,“应将集中收藏和展示三星堆遗址出土文物的三星堆博物馆定位为遗址博物馆。”他认为,博物馆和遗址的关系就是“鱼”和“水”的关系,若馆址与遗址在空间上相脱离,则不利于“三星堆”文化品牌形象的整体构架。

肖先进说,当时拿着200万建馆经费,在离中心城区七公里的遗址区附近买了一百亩地就了无分文了。1992年8月,博物馆正式破土动工。建馆初期,由于资金紧缺,他们毅然决定从金融部门乃至民间借贷款筹款。建成后,这座总共投资3100万元的博物馆,开了全国文博界筹资逾千万建馆的先河。

在博物馆运营方面,三星堆博物馆走的是“馆园结合”的创新之路,即将三星堆博物馆定位为融历史博览、旅游休闲于一体的文化旅游景区,这一思路,也让三星堆博物馆在全国开了文旅结合的先河。

以前,博物馆陈列布展的要求是突出“严肃性”、“知识性”,而对三星堆博物馆的陈列布展,肖先进特别提出要突出“趣味性”。“要使观众和文物之间拉近距离,要走科普化的道路。”在这样的理念下,三星堆博物馆采取了“推进式”、“舞台式”的陈列方式,“把文物故事化、场景化地进行展出,就会提高观众的兴趣,不会让人觉得枯燥。”

20多年之后再回首,不得不说这些做法颇具远见。在遗址区建馆,遗址对博物馆的内容进行了补充,增加了博物馆的历史厚重性,同时也为博物馆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空间,现在博物馆的面积已经从原来的一百亩发展到了一千亩。2019年4月,四川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提出“天府三九大,安逸走四川”的旅游口号,其中“三”就是三星堆。在当前文旅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三星堆其实早已走在全省,甚至全国的前列。

带馆﹃出圈﹄跨界融合打造世界级IP

三星堆虽然有着世界级文明的价值和高度,但地处小县城,如何将它打造成世界级IP,让文物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掘和利用,是朱家可和他的团队一直思考和探索的。

朱家可介绍说,三星堆是长江文明之源、天府文化之根、连接世界之窗,它是代表中国的“金色名片”。目前三星堆文物已多次出国巡展,从1993年起,先后在瑞士、德国、英国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代表。新的时代,三星堆充满机遇,利用好机遇,从而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对广汉和德阳的发展来说,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

如何通过文化创意传承、传播,续写三星堆的传奇?这位互联网专业出身的馆长,把目光最先投向了他最了解、最擅长的互联网。在三星堆博物馆的官方微博中,三星堆自称“堆堆”,说话俏皮、活泼,被称为文博界的“泥石流”,非常受年轻人喜爱。目前,粉丝量多达396万,在博物馆界仅次于故宫,是行业内绝对的“流量担当”。

除了玩转互联网,三星堆频频“跨界”营销。如今,三星堆已经有了一系列“神系”文创产品,饼干、手机壳、丝巾、钥匙扣……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融进三星堆青铜树、面具等图案元素,立刻变得个性又时尚。在文化产业方面,三星堆也不断进行创新尝试,把三星堆文化与电影、动漫等结合起来。今年8月,动画片《三星堆·荣耀觉醒》开播,取得了全国电视动画片收视第一的好成绩。此外,一部以三星堆面具为核心元素的三星堆原创动画电影《金色面具》也即将上映。

朱家可认为,三星堆是国际级的资源,但现在还没有成为国际级的大腕。“未来三星堆的定位是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古文明学术研究高地、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他说,三星堆要成为国际级大馆,必须具备全球视野,这就要不停利用最先进的技术,依靠最强大的考古研究专家队伍,以及开展最创意的跨界合作,不断提高品牌知名度。

据介绍,三星堆博物馆大规模的展陈提升将在年内进行,高科技声光电的展陈形式让博物馆重新迸发新的活力。此外,为了让三星堆博物馆更具备国际大馆的体量、设施设备,博物馆新馆也正在进行规划设计。未来,三星堆还将推动建设成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一系列的考古发掘、学术研究、文物保护利用等工作将相继启动,为三星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创造条件。“把三星堆打造成一张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名片,未来还有很多路要走。”朱家可说。

本报记者周玉琴实习生张星明

新闻推荐

广汉职工用镜头礼赞新中国

(记者唐茂通讯员苏福凯)9月26日,在广汉银座商业中心,“中国梦·劳动美——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我眼中的70年’”广汉市...

广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汉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