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为祖国强大锻造大国重器 为时代发展勇当改革先锋
东方风电公司推进新机型批量生产。刘岗摄
?中国二重自主研发制造的世界最大8万吨模锻压机。 程果摄
▲国家AAAA级景区——三星堆博物馆。
德阳城市新貌。毛健摄
北纬30度,一条神奇的纬线,串起了玛雅、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文明,以及我国的三星堆和金沙文明。“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1929年,广汉县(现德阳市广汉市)农民燕道诚最先揭开了三星堆的神秘面纱。此后,青铜神树、青铜面具等大量精美文物的出土,无不证实着古蜀国人精湛的“制造”技艺。
历经多年战乱后,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工业基础十分薄弱。此后,来自五湖四海的同胞,带着发展重工业的使命,来到了祖国大西南的德阳县。上世纪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国家在德阳投入巨资进行三线建设,孕育着一个与东北、上海分工合作的全国第三个“重型机械、大型发电设备”工业基地。
吃不饱饭,穿不上新衣,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广汉向阳乡(今向阳镇),曾一度靠借粮度日。也正是在这里,孕育着推动中国农村发展的一次伟大变革。1980年6月,向阳率先摘掉了人民公社的牌子,换上了人民政府的牌子。“敢为天下先”的向阳,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乡”。
1983年8月,地级市德阳应运而生。这些,都赋予了这座年轻城市重大使命——为祖国强大锻造大国重器,为时代发展勇当改革先锋。
从“工业兴城”到“智造之都”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德阳的历史几乎就是一部“工业兴城”的历史。
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展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化建设。布局的地点,为内地大中小城市。正是从这时起,德阳与工业相遇。1956年8月,国家将在德阳布点建设的航空电子工业调整为重型机械制造和大型水力发电设备工业。由此,拉开了德阳重大装备制造业建设的大幕。
上世纪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史称“三线建设”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交通基础建设,为德阳重大装备制造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1965年11月,邓小平在德阳视察时听说,“德阳县城因三线建设由上年的2万多人增加至现7万多人”时,他欣慰地说,“这已经是一个工业城市了”。
肩负重要使命的德阳,蓄势待发。随着中国二重、东电、东气“三大厂”等企业的陆续全面投产,德阳重装企业实施强强联合战略,共同完成了一系列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德阳制造的“大国重器”运往全国各地,为祖国这艘巨轮的前行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2001年,德阳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打造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战略,利用“三大厂”集聚效应,形成德阳装备制造企业集聚发展产业带。2003年,四川省政府正式批准《德阳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把德阳列入四川省加快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发展“1+8”工程。2006年,《德阳市重装基地建设“十一五”规划》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让德阳重型装备制造业迅速发展。2013年,“重装之都”德阳被中国设备管理协会授予“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称号。
如今,国产大飞机C919整架飞机锻件的70%由德阳制造,位于德阳的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完成了港珠澳大桥“使用寿命”试验,“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在德阳研制成功……不胜枚举的“大国重器”和重大工程都贴上了“德阳造”的标签。
德阳市委八届七次全会提出,要把德阳打造成“装备智造之都”。德阳市经信局党组书记、局长黄琦说,德阳将实施以“互联网+制造”“装备制造大数据”为重点的传统制造业互联网改造提升工程,促进装备制造业智能转型。
同时,加快工业云、工业大数据、物联网建设,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众包设计、柔性制造、个性化定制等“互联网+制造”的新型制造模式,并加快智能装备和产品、智能化管理、智能服务等方面的示范项目建设。
德阳市提出,到2022年,力争全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14.5%,突破2800亿元。其中高端装备突破700亿元,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65%以上,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50%以上,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100个。
“为进一步提高德阳的制造水平,我们特别注重产业的创新发展、融合发展。”德阳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王锐说,一方面,大力培育高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等新兴制造产业;另一方面,积极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军民融合发展、“互联网+制造”,以新技术新业态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
据了解,“德阳造”成套发电装备、油气钻采装备等重大装备已销往东南亚、中东、东欧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产品已遍布全球137个国家和地区。下一步,德阳的目标已然明确——打造世界级重大装备智造基地,实现德阳装备“装备世界”。
从中国农村改革第一乡
到“改革开放高地”
如今的广汉市向阳镇,道路四通八达,企业星罗棋布,居民楼林立。向阳镇已形成食品制造、电气设备、高端造纸三大支柱产业,拥有生产经营性企业328家。2017年实现GDP2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065元。
然而,40多年前,时任向阳公社党委第一书记叶文志回忆,这里曾一度靠“借粮”度日,是全广汉最落后的地方。困境面前,叶文志等人作出了一个大胆决定——摘掉向阳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的牌子,用向阳乡人民政府的牌子取而代之。这一举动,推动了中国的农村改革,并最终导致了《宪法》的修改。向阳也因此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乡”。
德阳市委书记赵世勇说,要把向阳这种敢为人先的精神传承下去,用生态绿色的发展理念,积极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实现乡村振兴,让老百姓的收入更高,生活更加幸福美好,改革永远在路上。
成立向阳镇“人大代表小组工作室”探索社会治理新模式,探索闲置工业用地盘活……向阳的改革从未停歇。向阳镇所在的广汉市,在农业农村改革上也一直走在前列,承担了四项国家级、五项省级农村改革试点工作。广汉市被确定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市。
其实,整个德阳的农村体制改革也一直在进行。以土地为核心的农业农村综合改革,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在新一轮的农村改革中,德阳承担了20项省级以上改革试点。
2015年9月,中央把四川列为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德阳成为改革先行先试区之一,再次引起关注。
德阳作为重工业城市,企业改革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国企改革方面,深入推进人资分离改革,整合组建投资额220亿元的建投、产投集团,完成5000多名国企职工平稳分流。加快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全面推进“三供一业”和家委会分离移交,完成央属、省属企业社区3万户近10万人的移交管理。
在民营企业改革方面,德阳实行“三十七证合一”,率先在全域推进相对集中的行政许可改革,审批提速70%。职业教育综合改革推动德阳基本建成现代职教体系,区域内职业院校达28所,每年可输送高技能人才4万多名,人才红利进一步释放。
专利质押融资模式、中小企业商标质押贷款模式在全国推广;幸福美丽新村文化院坝改革经验得到中央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肯定;高职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经验入选四川十大改革转型发展案例……近年,德阳共发掘改革典型经验案例150个,其中,二重扭亏脱困、罗江村民议事会两个案例入选中央改革办《改革案例选编》。
德阳不断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深化改革,为实现发展新突破提供了强大动力。2018年,德阳全市实现GDP2213.9亿元,首次跨入两千亿俱乐部,位列全省第三位。
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的
古蜀文化名城
今年4月15日,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四川省文化和旅游新版宣传口号——“天府三九大安逸走四川”。“三”指的正是古老神秘的巴蜀文明象征三星堆,足见其在四川文旅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德阳现有28处风景资源、88处历史文化资源、6处民俗文化资源。虽名山大川自然资源不多,但以三星堆为核心的古蜀文化、以白马关为核心的三国文化以及德阳这座重工业城市的工业文化等独特的文旅资源,同样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如今,德阳众多的文旅资源尚未完全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文旅产业发展仍相对滞后、粗放。为解决这一矛盾,今年7月25日,德阳市召开了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为文旅发展擘画了一张宏伟蓝图——到2025年,将德阳建设成为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的古蜀文化名城和旅游特色精品目的地。
这张蓝图,由“一核、两带、五区”组成。
德阳将建设三星堆国家大遗址保护利用核心区,打造三星堆世界级品牌。与此同时,推动古蜀文明学术研究体系建设,加大考古发掘研究及文物保护展示,提升古蜀文明阐释和利用水平,建成全省标志性引领性枢纽项目,辐射引领全市文旅经济发展。
龙门山、龙泉山沿线有着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为此,德阳将构建以什邡、绵竹沿龙门山区域为主体的观光游览、户外探险、冰雪运动、科研考察、中医药康养、避暑度假产业带,构建以中江、罗江、旌阳和广汉沿龙泉山区域为主体的山地户外运动、田园生态休闲、水上观光体验产业带。
此外,德阳还将以德孝文化古镇为依托,建设德孝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区;整合古蜀道、庞统祠、白马关、落凤坡、诸葛双忠祠等两汉三国秦蜀古道文化旅游资源,建设三国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区;依托雪茄风情小镇,建设雪茄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区;升级打造中国年画村、中华年俗村和中国年文化主题公园,建设年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区;充分发挥“英雄黄继光”红色文化旅游品牌优势,建设红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区。
德阳距成都仅40多公里,是四川省内距离成都最近的地级市。如今,德阳正全力推动成德同城化取得率先突破,交通被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成德间已实现动车公交化运行,最快23分钟便可到达。记者从德阳市交通局了解到,德阳正加快构建“7高8快9轨”成德综合交通体系,打造成德“半小时经济圈”。未来,游客到德阳旅游将更加方便快捷。
70年·德阳大事记
1.三线建设
1964年至1980年,国家在德阳投入10亿元进行大规模三线建设,形成了重型机械、大型发电设备、建材、化工等多门类工业体系,推动德阳成长为全国第三个“重型机械、大型发电设备”工业基地。
2.全国沼气发酵会在中江召开
1972年,农业部和中国科学院等单位在中江召开全国沼气发酵会,明确提出了农村推广沼气是解决农村能源的重要途径。至此以后,四川、江苏、湖南、浙江、广东等许多省、市都开始兴办沼气。
3.率先摘掉人民公社牌子
1980年,广汉县向阳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的牌子被摘掉,挂上了广汉县向阳乡人民政府的牌子。由此,推动了中国农村改革,并最终导致《宪法》的修改。向阳因此得名“中国农村改革第一乡”。
4.设立德阳地级市
1983年8月18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德阳市(地级市),将绵阳地区的德阳、中江、绵竹三县和成都市的广汉、什邡2县划归德阳市管辖。
5.三星堆考古发掘
1986年7月至9月,三星堆考古发掘两个祭祀坑,随后,大型青铜立人、青铜神树、纵目面具、青铜神像、黄金面罩、金杖、大量玉器和象牙不断出土,轰动国内外。张爱萍将军题词称:“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
6.自主设计制造的火电机组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1985年,东方电机有限公司自主设计制造的葛州坝170MW大型轴流式火电机组,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7.八万吨大型模锻压机研制成功
2013年4月23日,由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安装的8万吨大型模锻压机研制成功。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世界最大吨位的模锻压机,改变了我国大型模锻件长期依赖进口、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
8.获“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称号
2013年,“重装之都”德阳正式被中国设备管理协会授予“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称号。
9.成为国家全面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区
2015年8月,国家把四川确定为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9月,德阳成为先行先试区之一。
10.德阳GDP突破2000亿
2018年,德阳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213.9亿元,经济总量首次突破2000亿元,居全省第3位。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唐金龙王攀王祥龙德阳市委宣传部供图
新闻推荐
修建广汉机场老照片。广汉市图书馆供图如今的广汉机场。广汉市委宣传部供图本报记者叶斌9月9日上午10时许,97岁的老中医万...
广汉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广汉,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