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居寺的中殿壁画

德阳晚报 2018-12-13 11:55 大字

龙居寺中殿壁画是明代民间绘画艺术珍品。

□陈立基

龙居寺位于广汉市新丰镇龙居村,相传是唐代禅宗八代马祖道一禅师创建,几度兴废,明、清重修过,现在的多数建筑是改革开放以后再次重修的。走进龙居寺山门,就能看见一座古色古香的小型殿宇,三间九檩歇山式筒瓦屋顶,正方形木结构翘角飞檐,这座殿宇称为中殿,檐下24朵斗拱像花一样托起梁柱,隐隐透露出它的不凡。平常它总是关着的,不对外开放,11米宽的柱子间距,静谧的暗红色墙壁,将巨大的秘密包藏其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2013年3月,国务院核定公布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居寺中殿及壁画赫然榜上有名。

中殿内顶梁上有楷书两行“惟大明正统十二年岁次丁卯十二月癸丑十二日已值黄道吉日建立龙居禅寺”,明正统十二年即1447年,有据可考的历史已有566年。中殿以其斗拱、雀替、歇山、翼角、出椽木构件用材尺度,比例相当精确地符合了我国古代建筑《营造法式》的规定,卓然证实了它的明代北方建筑艺术风格。我国著名古建筑专家刘致平在20世纪30年代来龙居寺考察后,在他所著的《四川明代庙宇》一文中,对龙居寺中殿及壁画赞赏有加,称其是“全属上品,相当可贵”。

中殿及壁画依托于寺院,反过来它又支撑了龙居寺整座寺院的重建,成为一座寺院的根和灵魂。20世纪50年代,龙居寺的楠木林和大殿均逐渐毁弃,独独中殿保存了下来,60年代,村民们用石灰水泼在了壁画上,将它掩藏起来。改革开放后壁画又受到重视,工作人员只有用刀小心翼翼刮去壁画上的石灰,所以壁画上至今仍残留让人揪心的刮痕。但如果当时不用石灰水覆盖,也许壁画早已荡然无存,村民们能想到这个办法保护古迹,已属不易。偌大一个四川省,现仅存有新津观音寺、平武报恩寺、蓬溪宝梵寺等几处明代壁画,龙居寺中殿壁画,以它明代民间绘画的高超技艺,成为我国佛教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珍品。

由于岁月沧桑,壁画部分泥壁已出现空鼓、翘壳、龟裂、发霉、起小蜘蛛网等现象;中殿的翼角瓜柱、梁枋、檩椽也有朽坏;殿中地面也需采取加隔炭灰等防潮、防水设施。偏偏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又给中殿及壁画造成了较大损失,一堵壁画已和柱子稀开漏光,有的菩萨像还有脱落危险。这又是一个机缘,灾后重建,广汉文物部门赶紧请甘肃敦煌文物修复专家,来寺用几个月的时间进行了一些保护性修复。

12幅壁画共86平方米,采用了线描、刀刻、注塑等手法,人物、莲台立体感很强,画中楼阁壮丽,人物庄严美妙、祥云环绕,人物有的手托法器,有的手持莲花,有的端坐法台,菩萨有小胡须,非常人性化,是壁画的一大特色。壁画内容来源于《圆觉经》,为文殊、普贤等12圆觉、72僧众及供养人等听佛说法。如来阐述的是佛的圆觉妙理和观行方法。十二大士能入如来圆明境界,聆听受诲大日如来,故称“十二圆觉菩萨”。

清秀灵巧的笔法、生动的造型、严谨的构图使这些彩绘壁画栩栩如生,1942年,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曾到这里临摹,他对壁画上的人物、飞天、祥云、绘画风格大加赞赏,称“有敦煌壁画风格”。《中国佛像艺术》一书则称之为有“唐代遗风”。壁画中的颜料均为纯天然矿物精粉,线描敷以金粉,红色是玛瑙粉,绿色是翡翠粉,黑色为木炭,所以壁画历经500多年,无虫蛀裂纹。这些菩萨惟妙惟肖,众生轮回,大慈大悲,挺过了扑倒的瞬间,才会拥有真正挺立。当地有壁画是明代唐伯虎所画之说,但考证唐伯虎的生卒年(1470—1523),成画后三年他才出生,显系误传。而且东西向和南北向的壁画风格不一致,南北向明确可以看到留存有元代蒙古风格,东西向则使用的是明代范本,显然不属同一艺术家所为,前者比后者时间可能更早些。

壁画上有两处题跋,西侧第一幅壁画右上角写道:“奉佛祈保信士王升周缘信女庞氏伏为次男王志瑛右洎合家眷等以今于成化二年三月十八日良旦舍施资财,绘画圆觉菩萨一位用祈保家门清吉如意者谨□(已无法辨认——编者注)”。明成化二年即1467年,说明壁画是在中殿修成后20年间,由一些佛教信众捐资陆续完成的。

不经意间,就想起龙居寺的梅花碑,碑刻于清同治年间,大碑上有劲秀挺拔的瘦梅数枝,梅旁有诗:“圈圈点点画梅花,我画梅花又一家。留与子孙须体会,圈圈点点即生涯。”看着壁画,想着梅花诗,刻在庙里的梅花竟有了禅意,耐人寻味。

新闻推荐

女子26岁仍是“黑户”民警相助获赠锦旗

(记者唐茂)12月3日上午,广汉市金轮镇金角村村民吴倩将一面写有“热心为民、尽职尽责”的锦旗交到广汉市公安局金轮派出所所...

广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汉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