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包产到户”到“流向大户”

四川农村日报 2018-12-03 06:46 大字

□严堃 何莎本报记者 樊邦平

1978年春,广汉市金鱼公社(现金鱼镇)在全国率先实施“分组作业,定产定工,超产奖励”的“包产到组”责任制改革试点,为全国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供了有益经验。到1981年,金鱼公社全部实现了“包产到户”,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今年正值改革开放40年。11月28日,记者再度重访金鱼镇时发现,一家一户的土地通过有序流转,已逐渐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便于开展适度规模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农民的家庭收入更加多元化。

金鱼镇农民和土地关系的40年之变,也是我国农村改革的一个缩影。

开展规模化经营耕地流转率达80%

农闲时节,金鱼镇月湾村的种粮大户吴春却没有一刻空闲。今年丰收的稻谷已入仓,现在他正加紧通过网络渠道把稻谷销售出去。

吴春是金鱼镇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他从该镇100余户农民手中流转了700余亩地,统一经营,统一销售,年产稻谷200余吨,年销售额达100万元。

在金鱼镇,像吴春这样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还有20余个。土地向大户集中,开展适度规模化经营,这是金鱼镇目前的农业生产现状。

“土地过去是咱们的‘命根’,现在,村民对土地的观念已经发生了改变。”11月28日,金鱼镇凉水村党支部书记黄孝军向记者阐述了该村村民与土地的全新关系。

凉水村有耕地1千余亩,但一半都被两名种植大户流转。在该村,务农早已不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散户种地,一亩地的年收益为1000元左右,村民种地并非因为它能赚钱,而仅仅是因为不希望自家的地被荒废。 (下转02版)

新闻推荐

广汉向阳亮相“伟大的变革”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

展出的照片。资料图片本报讯(记者王珊珊)“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目前在国家博物馆展出,展览分为关...

广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汉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