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平原和两河流域青铜文明对话展”川大开展楔形文字与三星堆铜像 跨越千年对话
以色列耶路撒冷圣经之地博物馆馆长Amanda介绍展品
虽然同处北纬30°,但却远隔千里,三星堆青铜头像与两河流域统治者头像面对面,竟也毫不违和。青铜时代的成都平原,作为早期中华文明的一部分,与中原和荆楚互通有无,却又以鲜明的个性卓然独显,与其他文明交相辉映。
两河流域文物“到访”成都
10月21日,为配合第二届考古学大会,“成都平原和两河流域青铜文明对话展”在四川大学博物馆正式开展,作为世界上首次在大学博物馆举办的古蜀文明主题跨国展览,此次展览让以色列耶路撒冷圣地博物馆、美国耶鲁大学皮博迪自然历史博物馆巴比伦特藏、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等四家单位的文物代表面对面,来了一场国际对话。
一群来自两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的“客人”——20件海外文物带来了异域文明。展柜中,一块不足手掌大小的黏土上,记录着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写给行政长官阿玛什哈奇尔的书信。除了印有文字的文物,一个山羊形护身符显得精致小巧。据了解,这个护身符可能是楔形文字提到的美索不达米亚神灵之一。展出开幕式上,四川大学博物馆馆长霍巍介绍,此次展出的珍贵文物包括:上世纪三十年代,西南地区首次科学考古发掘——四川大学博物馆在广汉三星堆发掘出土的一批文物以及发掘手稿;古蜀文明遗存的青铜人像、玉石器以及两河流域出土的楔形文字泥版文书、宝石材质的滚筒印章等等。
古蜀文明与两河文明 穿越千年的“巧合”
古蜀文明与两河文明虽然在绝对年代和地理位置上都相隔甚远,但两者之间却存在着诸多文化关联和相似点。青铜人像的铸造、金面具和权杖的使用、神树崇拜及其上的装饰、对眼状器物的重视等等现象,对解密古蜀文明的独特文化现象,提供了一些新思路。
在展馆“天地人神”章节,神树传说让人眼前一亮。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的Ⅰ号大型铜神树,由底座、树和龙三部分组成,这座形体庞大的青铜树是中国宇宙树伟大的实物标本,反映了古蜀先民对太阳及太阳神的崇拜。本次展览首席策展顾问、上海外国语大学全球文明史研究所教授王献华介绍,神树顶端是太阳鸟,底部是龙,在两河流域文化中,飞鸟、树和蛇的组合也有出现。
展馆里,铜眼形器单独出现,显得特别夸张,而在一旁的展板上,两河流域的造像也被单独罗列了出来,人脸上有着比例夸张的巨大眼眶。夸张的双目在古文献中有记载:蜀人始祖蚕丛的形象特征即为“目纵”。
在中国上古神话中,还有一个人面蛇身、掌控天地明晦的天神——烛龙,其形象特征是“直目正乘”,也就是“直眼球”。纵目面具的造像依据,很可能与古史所记述的蚕丛和烛龙的形像都有关。也许正是怀着对超自然力量的敬畏与想象,对神灵与祖先的崇拜和信仰,古蜀先民们才创造出了大量与人的面部有关的文化遗存。两河流域的古人,同样对眼睛情有独钟。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金杖等金器,以明确的形式和夺目的色泽,直接揭示出某种社会资源的高度集中。金杖出土于三星堆一号坑,现藏于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时间为商代中晚期(公元前1300年~前1200年)。该器物中空,推测原先是包裹于木质棍形器外表,代表了至高无上的神权或王权,是中国独有的以黄金器和权杖相结合的表示最高统治权力的实物。
王献华教授称,在汉谟拉比法典中,就直接出现了太阳神沙马什授予汉谟拉比权杖的画面,意味着天神授予国王权力。如此相似的权杖,都是权力至高无上的象征。这些信息对于解读三星堆金杖的意义提供了参考。
古蜀国是否是接收到了远在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发出的信号呢?这些疑问尚未解开,但我们可以从两地出土的权杖中感受到“神圣不可侵犯”的神权或者王权。
成都商报记者 宦小淮
摄影记者 王红强
新闻推荐
四川经济日报德阳讯(记者刘蓉)近日,德阳公安发布消息,为全力防范排除各类风险隐患,严打突出违法犯罪,德阳市公安局按照省公安厅...
广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汉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