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汉“小镜子心语”网络电台被评为“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唤醒耳朵点亮孩子阅读的心灯

德阳日报 2018-05-03 09:26 大字

录播现场。受访者供图

“孩子们,晚上好,欢迎来到‘小镜子心语\’网络电台。”每晚7点半,“小镜子心语”微信公众号都会传来熟悉的声音,让粉丝们用耳朵跟着主持人张晓静老师一起去“阅读”。“唤醒孩子们的耳朵,激荡孩子们幼小的心灵,能让孩子们在睡前一刻钟学会用‘耳朵\’阅读,在书香氤氲中进入甜蜜梦乡。”张晓静告诉记者,这就是她创办“小镜子心语”的宗旨。

“小镜子心语”网络电台由广汉市研培中心小学语文教研员张晓静于2015年11月12日创办。至今已录播了近900期,订阅者从最初的广汉市区数百名小学生发展到现今全国近五万名中小学生。其幕后团队也由最初的张晓静老师一人发展到由省市级语文教学专家、教研员、教学管理干部和一线优秀教师等骨干力量组成的研究制作团队。作为四川首家公益性阅读平台,“小镜子心语”于2017年被评为“四川省十佳志愿服务项目”“全国群文阅读十大明星教师团队”,并于今年3月被中宣部评为“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曾经“自娱自乐”如今全国知名

说起创办“小镜子心语”的初衷,张晓静坦言,“起初只是想过把主持人的瘾,并没有好高大上的想法。”张晓静说,她喜欢朗诵,曾多次参加演讲比赛,以前经常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推送自己的美文朗读,不少家长建议张老师扩大推送面。于是,经过一些筹备,2015年11月12日,她搭建了“小镜子心语”网络电台。开通微信公众号伊始,她包揽了撰稿、编辑、主持、录制等多项工作,每天忙得不亦乐乎,但也乐在其中。

“哪知节目越来越受欢迎,我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张晓静说,为了更好地将节目办下去,2016年初,广汉市教育局为“小镜子心语”成立了专门的录播室,还为其组建了一支由省市级语文教学专家和一线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团队。虽然每期节目只有十分钟左右,但前期的策划、资料搜集、撰稿以及后期制作却会耗费团队大量时间,“特别是每天定时推送,更是加大了大家的工作量。”张晓静说,节目办到现在,大家更多的是一种使命感,“教书育人,让阅读成为广大孩子的习惯。”正是这样的信念,让团队成员乐此不疲。

截至目前,“小镜子心语”已和孩子们分享了近900期节目,孩子们的阅读时间达到了上万分钟,阅读量超过百万字。张晓静希望通过这个项目,既帮助家长尤其是一些留守儿童的家庭解决指导孩子课外阅读的后顾之忧,又能拓展孩子课后群文阅读的途径。

娃娃锻炼平台家长陪伴途径

为了使节目更接地气,“小镜子心语”团队还经常在广汉市范围内邀请学生和家长走进录播室,一起读美文佳作,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

“其实孩子和家长不会有专业老师读得标准,为什么坚持让他们参与?”张晓静解释称,这不仅是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还激发了家长在亲子阅读中的参与意识,更重要的是希望借此影响更多的家长,让他们明白陪伴的重要性。

张晓静回忆,广汉的牟一凡同学在去年录制过一期节目,“起初孩子朗诵水平不高,团队便挑选了一篇较短的稿件供孩子朗读。”牟一凡为了在节目中有好的表现,自己在家不停地苦练,节目录制当天竟表现出了不同以往的沉稳和流畅。“据说,现在孩子已经是班级里的朗诵明星了,经常参加学校里的朗读比赛。”张晓静说,正是眼见孩子们在自己的节目中快速成长,让她和团队更加有了信心。

张晓静随手翻出一条粉丝在公众号的留言,一位来自凉山州的一线教师说:“小镜子心语”非常接地气,让老师、家长、孩子受益匪浅。老师们的视野开阔了,普通话水平提高了,家长陪伴孩子的时间也多了,更加密切了亲子之间的关系。

如今“小镜子心语”的粉丝有近五万人,累计阅读点击量突破百万人次,“阅读者”也不再局限于广汉师生,还有全国各地的订阅者,不少省外学生留言,希望自己也能参与录播。

除了线上阅读项目,“小镜子心语”也开始将公益项目向线下发展。去年,他们和广汉市妇联、民政局、图书馆等多部门联手,开展了“万人共读一本书”“声动社区,爱满广汉”等大型公益活动,进一步丰富了文化服务和精准帮扶的内涵。作为汉彝一家亲的爱心使者,“小镜子心语”还走进了大凉山的千家万户。接下来,“小镜子心语”将开展多个志愿服务项目以及关爱留守儿童的阅读活动。“我们将尽自己的绵薄之力,用爱心和善举点亮孩子阅读的心灯,助力全民阅读推广,力争让中华大地的每一个角落都溢满书香。”张晓静说道。

本报记者徐皓

录播现场。受访者供图

“孩子们,晚上好,欢迎来到‘小镜子心语\’网络电台。”每晚7点半,“小镜子心语”微信公众号都会传来熟悉的声音,让粉丝们用耳朵跟着主持人张晓静老师一起去“阅读”。“唤醒孩子们的耳朵,激荡孩子们幼小的心灵,能让孩子们在睡前一刻钟学会用‘耳朵\’阅读,在书香氤氲中进入甜蜜梦乡。”张晓静告诉记者,这就是她创办“小镜子心语”的宗旨。

“小镜子心语”网络电台由广汉市研培中心小学语文教研员张晓静于2015年11月12日创办。至今已录播了近900期,订阅者从最初的广汉市区数百名小学生发展到现今全国近五万名中小学生。其幕后团队也由最初的张晓静老师一人发展到由省市级语文教学专家、教研员、教学管理干部和一线优秀教师等骨干力量组成的研究制作团队。作为四川首家公益性阅读平台,“小镜子心语”于2017年被评为“四川省十佳志愿服务项目”“全国群文阅读十大明星教师团队”,并于今年3月被中宣部评为“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曾经“自娱自乐”如今全国知名

说起创办“小镜子心语”的初衷,张晓静坦言,“起初只是想过把主持人的瘾,并没有好高大上的想法。”张晓静说,她喜欢朗诵,曾多次参加演讲比赛,以前经常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推送自己的美文朗读,不少家长建议张老师扩大推送面。于是,经过一些筹备,2015年11月12日,她搭建了“小镜子心语”网络电台。开通微信公众号伊始,她包揽了撰稿、编辑、主持、录制等多项工作,每天忙得不亦乐乎,但也乐在其中。

“哪知节目越来越受欢迎,我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张晓静说,为了更好地将节目办下去,2016年初,广汉市教育局为“小镜子心语”成立了专门的录播室,还为其组建了一支由省市级语文教学专家和一线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团队。虽然每期节目只有十分钟左右,但前期的策划、资料搜集、撰稿以及后期制作却会耗费团队大量时间,“特别是每天定时推送,更是加大了大家的工作量。”张晓静说,节目办到现在,大家更多的是一种使命感,“教书育人,让阅读成为广大孩子的习惯。”正是这样的信念,让团队成员乐此不疲。

截至目前,“小镜子心语”已和孩子们分享了近900期节目,孩子们的阅读时间达到了上万分钟,阅读量超过百万字。张晓静希望通过这个项目,既帮助家长尤其是一些留守儿童的家庭解决指导孩子课外阅读的后顾之忧,又能拓展孩子课后群文阅读的途径。

娃娃锻炼平台家长陪伴途径

为了使节目更接地气,“小镜子心语”团队还经常在广汉市范围内邀请学生和家长走进录播室,一起读美文佳作,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

“其实孩子和家长不会有专业老师读得标准,为什么坚持让他们参与?”张晓静解释称,这不仅是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还激发了家长在亲子阅读中的参与意识,更重要的是希望借此影响更多的家长,让他们明白陪伴的重要性。

张晓静回忆,广汉的牟一凡同学在去年录制过一期节目,“起初孩子朗诵水平不高,团队便挑选了一篇较短的稿件供孩子朗读。”牟一凡为了在节目中有好的表现,自己在家不停地苦练,节目录制当天竟表现出了不同以往的沉稳和流畅。“据说,现在孩子已经是班级里的朗诵明星了,经常参加学校里的朗读比赛。”张晓静说,正是眼见孩子们在自己的节目中快速成长,让她和团队更加有了信心。

张晓静随手翻出一条粉丝在公众号的留言,一位来自凉山州的一线教师说:“小镜子心语”非常接地气,让老师、家长、孩子受益匪浅。老师们的视野开阔了,普通话水平提高了,家长陪伴孩子的时间也多了,更加密切了亲子之间的关系。

如今“小镜子心语”的粉丝有近五万人,累计阅读点击量突破百万人次,“阅读者”也不再局限于广汉师生,还有全国各地的订阅者,不少省外学生留言,希望自己也能参与录播。

除了线上阅读项目,“小镜子心语”也开始将公益项目向线下发展。去年,他们和广汉市妇联、民政局、图书馆等多部门联手,开展了“万人共读一本书”“声动社区,爱满广汉”等大型公益活动,进一步丰富了文化服务和精准帮扶的内涵。作为汉彝一家亲的爱心使者,“小镜子心语”还走进了大凉山的千家万户。接下来,“小镜子心语”将开展多个志愿服务项目以及关爱留守儿童的阅读活动。“我们将尽自己的绵薄之力,用爱心和善举点亮孩子阅读的心灯,助力全民阅读推广,力争让中华大地的每一个角落都溢满书香。”张晓静说道。

本报记者徐皓

新闻推荐

多部门联合执法 整治石亭江河道内非法采砂

(吴伟强记者肖盛雄)近日,由旌阳区砂石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旌阳区公安分局环境侦查大队组织警力,联合区水务局、天元镇政府、广汉警方,在该区天元镇境内石亭江(陈家河段)开展了联合执法行动,整治河道内...

广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汉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