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走”了12万公里公益路 记“达州市第二届文明家庭”之苏中华家庭
苏中华一家
“伟大的灵魂,常寓于平凡的躯体。”在宣汉县峰城镇,苏中华带动着平凡小家在公益道路上愈行愈远,乐于助人、心存善意的仁爱家风温暖着小镇里的所有人……
身处困境也绝不放弃
苏中华出生在宣汉县老君乡一个贫困小山村,幼时穷苦的经历培养了他勤俭节约的品质。“小时候经常吃不饱饭,有时候还得出去借东西吃。我读书的时候,家里也给不起学费,从小到大我都是苦过来的。”
初中毕业后,父亲帮苏中华在峰城镇寻得一位家电维修师傅学艺。聪颖好学的苏中华深得师傅宠爱,不仅练就了过硬的维修手艺,还积攒不少“生意秘诀”。
2003年,苏中华怀揣借来的1500元,开了峰城镇第一家手机门市——峰城永恒手机专卖店。刚开始创业时,苏中华吃了不少苦。“那时候白手起家,兜里没有几分钱。没有生意时,我那天就没吃的。还好从小我就节约惯了,日子虽苦但也能过下去。”真正要命的是小偷时常光顾他的小店,这对苏中华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即使身处困境,苏中华也没有放弃,逐步把生意从峰城做到了南坝、达州中心城区以及巴中等地,开了8家连锁店,年收入达80万元,不到30岁就成为当地有名的小老板。
两年“走”了12万公里公益路
“两年的时间,我的车子就开了12万公里,这些路都是我走的公益路。”苏中华笑着说。
时间回到2013年,苏中华从达州拉货返回宣汉的途中,目睹了一起车祸,几名志愿者坚持不懈救人的举动给他带来强烈的触动,这也让他重新思考未来要走的道路。
从那以后,手机店柜台后的苏中华不见了,学校、敬老院、空巢老人家中、事故现场等地却多了一位“爱心大使”。“我吃过很多苦,以前没饭吃的时候帮不了别人,现在有能力了,我想通过自己的力量回馈社会。”苏中华告诉记者。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在苏中华的心里,孩子的教育是第一位的。2015年,由苏中华一手创办的宣汉县众爱公益发展中心在峰城镇挂牌成立。苏中华跑了1324户困难儿童家庭,登记了2709名学生及其家庭的档案资料,共计130余万字,并投入资金5万元创办了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工作室。在家人的支持下,他转让了7家门市,只保留了1家用来维持基本生计。
一个人的力量不够,苏中华便带动其他人。近年来,他先后联系亿联、华融、四川铁投、中石化等爱心力量到学校里为1120名困难儿童捐赠资金和物资达110余万元,资助峰城镇100多名特困儿童完成了学业。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家住峰城镇天龙村的王来春,在外打工时遭遇安全事故,导致右手残疾,带着3个孩子过着清苦的生活。苏中华知道后便采取“赊销”模式,给王来春送去了25只山羊。“现在有50多只了,年底争取卖30只,除去本钱能赚1万多块呢!”望着羊圈里一只只膘肥体壮的黑山羊,王来春露出了笑容。
从2016年开始,苏中华拿出5万余元作为扶贫基金,让贫困户们养起了山羊,走向致富路。截至2018年,苏中华已向峰城镇10多个家庭提供家畜和农作物,共计20余万元。
仁爱家风久久传
放着“日进斗金”的生意不做,全身心扑在公益事业上,苏中华的举动刚开始也遭到了妻子的反对。为了让妻子、孩子理解他的做法,苏中华空闲便会带着妻儿去附近村镇的困难家庭看望老人和孩子。“我想让妻子、孩子切身体会困难群体的困境,也想让他们和我肩并肩走向公益之路。”妻儿确实也因此受到触动,陪着苏中华一起开展公益活动。
和四处奔波的苏中华一样,照顾一家老小吃穿用度的妻子也很辛劳。由于家里收入没有以前多,又要支持丈夫的公益事业,妻子彭仁会更加节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在苏中华的口中,自己的公益之路离不开妻子和儿女的支持,送给困难家庭的物资都是妻子和儿女一点点省出来的。
提及与妻子彭仁会的相识,苏中华觉得很幸运。“我和她结婚的日子,我记得很清楚,是2003年11月25日。”苏中华告诉记者,这一路走来,妻子陪自己吃了很多苦,自己对妻子的爱无以言表,只能通过实际行动回馈妻子为这个家庭的无私奉献。
苏中华的女儿也时常跟着父亲一起做公益,学习成绩优秀,先后获得科技创新“市长奖”“省长奖”,还得到了中科院院士袁隆平的接见。
苏中华一家的仁爱家风或许不能带给子女金钱,但它留给子女的精神财富和高尚品德却是无价之宝。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符艳
新闻推荐
宣汉县彭河煤业有限公司彭河煤矿 扩建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示
宣汉县彭河煤业有限公司彭河煤矿扩建工程项目征求意见稿及公众意见表网络链接:https://pan.baidu.com/s/1cWojxFS1ERfD6mw...
宣汉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宣汉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