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深山26年 用爱铸就师魂 记“达州市第二届文明家庭”之杨友周家庭
杨友周一家
在大巴山深处,有位老师扎根深山26年,以无私的爱和实际行动为山区孩子撑起一片蓝天,他就是宣汉县芭蕉镇新农中心校教师杨友周。
“扎根深山育桃李,一片丹心铸师魂”,是对杨友周26年工作生涯的真实写照。
2012年,杨友周在宣汉县土黄镇三胜中心校教学时遇到了特殊儿童秀娟。为了帮助秀娟提升学习成绩和融入到集体中,他鼓励同学、老师积极帮助秀娟,并记录在日记本上。近30万字、满满两大本的《秀娟日记》不仅是互帮互助的爱心传递,也是杨友周教育事业的转折点。后来,受《秀娟日记》启示,他又为特殊儿童写下近50万字的“图文鼓励信”。
2014年8月31日,是杨友周来到芭蕉镇新农中心校工作的第一天。新学期报名结束后,他听说班上一位名叫小艳的孩子不上学了,便买了牛奶、月饼准备骑车去家访。当时有人告诉他:“杨老师,你别去,她成绩差,穷得很,爸爸得了重病,听说会传染,没有哪个敢去那个山沟沟。”但杨友周还是决定去看看。
当杨友周走进小艳家中,阴暗潮湿的房屋、透风的墙壁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艳瘦弱的模样更是让他心头一颤,小艳的父亲因病骨瘦如柴,家中还有一位80多岁的奶奶卧病在床。杨友周当即表示,“你们放心,以后小艳的费用全部由我负责。”在之后一年多的时间里,杨友周不仅把女儿及亲朋好友的衣服送给小艳,还资助了小艳1500余元。
除了在资金上帮助困难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杨友周也在温暖关怀着每一个学生。
杨友周刚到芭蕉镇新农中心校时没有单独的寝室,都是和特殊男孩同住一室,这一住就是五年。由于先天性疾病,无法站立、行走的阿立,每天只能靠爷爷奶奶背着上学。后来,爷爷奶奶背不动了,阿立就退了学。杨友周多次去家访,并承诺:“别担心,以后把接送孩子的任务交给我吧!”从此以后,无论刮风下雨、寒冬酷暑,杨友周始终履行着承诺。为了让阿立学会独立生活,杨友周自费给他买了残疾人专用坐便器,让他在学校住宿,并在自己的床旁边为阿立搭了一张床,每天早晚教他刷牙、洗脸、洗脚、穿衣服。每天深夜,杨友周还要起床用矿泉水瓶子给阿立接尿。
此外,杨友周每天晚上都会起来给孩子们盖被子,还专门准备了一个健康“百宝箱”,里面放着体温计、感冒药、创口贴、止咳药等,以备不时之需。这些都深深地印在了家长们的心里,“杨老师,把孩子交给你,我最放心。”
在妻子周永平的眼里,热爱帮助他人的杨友周身上“闪闪发光”。2016年暑假,夫妻二人去宣汉县人民医院看望一位生病的朋友,在走廊上遇到一个被毒蛇咬了生命垂危的小女孩。小女孩的妹妹抱住医生的腿撕心裂肺地喊着,“医生叔叔,求求你救救姐姐吧,求求你!”得知小女孩只有尽快转院到重庆儿童医院,才能得到全面救治的时候,杨友周立马从生病的朋友那里借了1800元现金,连同夫妻二人身上仅有的300多元现金一同交给了小女孩的叔叔,还帮着办理了转院手续。
“我们都是一家人,他想做的事情我肯定支持。”周永平说,她平时靠背桶装水挣钱,家中四位老人都已年过七旬且身患疾病,虽然家庭不富裕,但只要有空闲时间,她也会力所能及地帮助孩子们,从街坊邻居、亲朋好友那里搜集旧衣服捐赠给需要的人……20多年来,周永平一直紧跟杨友周的步伐,帮助着他人。夫妻二人照亮了无数山区孩子前行的路。
26年来,杨友周扎根深山,用辛勤、朴实、智慧和爱心浇灌着山区稚嫩的幼苗,用满腔热血书写着孩子们的未来。他一共资助了几十个孩子,用爱和行动铸就了闪光的师魂。杨友周先后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四川省特级教师”“四川省优秀教师”“四川好人”“第五届达州市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在杨友周的日记中有这样一句话:“当教师既艰苦又幸福,但只要是为山里的孩子而付出,只要是为贫困的家乡传递希望的火种,这种苦千值万值!”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蔡尧 见习记者 符艳
新闻推荐
本报讯(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赵曼琦)近日,宣汉县南坝镇发生一起两车追尾道路交通事故,造成两车受损,无人员伤亡,肇事者居然是一...
宣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宣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