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村落如何逆袭?

四川日报 2021-04-02 06:28 大字

声音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边钰

位于达州市宣汉县白马镇东南部的毕城村依山傍水,树木葱茏。尽管这里山水清丽,但也像中国不少乡镇一样,有自己的痛点:没名川大山,没名人遗迹,缺让人惊叹的历史。

邹险峰是毕城村党支部书记,这名年轻的“90”后在2017年回到家乡。“一直以来,我们都想实实在在为家乡做些事。但确实有不少发展瓶颈需要突破。”3月29日,在花田间向家院子里,说起家乡的发展,邹险峰又喜又忧。毕城村生活着5个村民小组3100余人。“以前说村里只剩下老人和小孩,后来你慢慢发现实际只有老人留在村里,孩子也大都外出上学了。”

人口外流,产业缺乏,普通山村,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才能逆袭?

用文艺赋能乡村,或者是条出路。国际上已有先例。日本本州岛新潟县的越后妻有就因举办大地艺术节,最近几年声名鹊起。越后妻有是日本典型的老龄化现象严重的偏僻小山村,在举办大地艺术节前,这里遍布无人居住的空屋子、废弃的学校、抛荒的耕地以及孤独的老人,整个村庄濒临消失。2000年,一批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发起以“人类属于大自然”为主题的艺术节,在策展人北川富朗的努力下,这760平方公里的山村和森林变成艺术的舞台,重新探讨现代和传统、城市和乡村的关系。到2015年,来这里的人达到49万人次。不少远离家乡的年轻人开始陆续从大城市搬回来,帮忙照顾家里的旅店、餐馆、酒厂生意,山村重新焕发生机。

在毕城村举办的大巴山花田艺穗节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艺穗节于1947年发端于英国爱丁堡,其后遍布全世界多个城市,具有新锐、创意、草根与先锋的文化意涵以及多元、自由、互动与日常的表现形式。向勇介绍,艺穗节是国际上非常流行的非主流艺术节,它强调民间力量,充满创意,关注日常,注重可持续。“我们希望用艺术照亮乡村、以文创赋能农业,用一种文化创新的模式,通过一种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乡村动员机制,拓展农村新经济业态,推动家乡的地方共生和乡村振兴。”向勇说。

普通乡村要走上逆袭之路,文艺是手段,人才也很关键。在这方面清华大学做出了探索。3月31日,记者联系上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殷秩松。他介绍,在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推动乡创实践时,他们曾与浮梁县政府联合,创新推出乡创特派员制度。

什么是乡创特派员?“在我们前期工作中发现,还是有很多人想要回到乡村干一番事业,但是作为一个外来人,他和一个村打交道,会有乏力之处。”殷秩松解释,乡创特派员像是村里和外部资源的一个接口,可以把它看成乡村经济发展的首席运营官,主要职责是统筹、协调、引导、融合自然与文化资源,开展乡村经济运营,增强集体经济实力,提高村民收入,改变村容村貌,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他介绍,“乡创特派员制度”首先在2020年10月7日景德镇浮梁县举办的“茶话浮梁·原乡中国”智库沙龙中发布,至今已经遴选出第一批26名成员,并筹建成立浮梁县乡创学院,开展了多项乡创工作营活动。在他看来,向勇在家乡的实践就是一个乡创特派员实践的模板。前期建设效果出来后,村委会对向勇的很多实践都很支持,他向村里提出推行义行积分,也在全村得以推广。

新闻推荐

保护“损毁的烈士像”不能用金钱来衡量

■郝冬梅本来是去打卡浙江省宁波市海曙横街镇惠民村的古道,结果一路景象让人不忍直视。古道石阶损坏,断裂的石条、护栏被遗...

宣汉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宣汉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