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血战插旗山 革命精神代代传 宣汉七旬老人讲述红军故事

达州日报 2021-03-17 09:51 大字

1933年8月至10月,红四方面军接连取得仪南、营渠两次战役胜利后,乘胜发起宣达战役,打击盘踞宣汉、达县、万源、城口等地的国民党军第23军。此役重创刘存厚部,毙俘其4000余人,缴获长短枪8000余支、炮3门、电台2部和大批军需物资以及兵工、被服、造币等工厂的成套设备,苏区向东扩展约150千米,与川东游击根据地连成一片。

循着先烈们的革命足迹,3月10日,记者来到宣汉县蒲江街道插旗村,村口立着一扇石拱门,门上写有“人民志气唤醒州河,烈士鲜血染红巴山。”这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故事?记者找到了村里的七旬老人曾凡道,听他讲述著名的宣达战役之“插旗山战斗”,追忆那段峥嵘岁月。

曾凡道今年76岁,家住插旗村3组,距离插旗山战斗遗址仅几百米远。关于那场战斗,他从爷爷和父亲那里听到不少。“听说当年红军在插旗山的曾家山嘴、王家坡、仰天湾、烟打寨等地派了重军把守,插旗山一带大大小小的战斗打了有3个月,死的敌人把大溪沟都填满了。”曾凡道说,聚义寨也是当时的战场之一,红军驻扎在寨中,与隔河相望的箢篼寨中的敌军对峙。

1933年10月19日,红九军二十五师解放宣汉,许世友迅速在插旗山一带布防;12月,蒋介石发动六路围剿,妄图一举消灭红四方面军,插旗山就是主战场之一。为了打破敌人的计划,12月16日,徐向前指挥许世友率红九军二十五师七十五团、王宏坤率红四军十一师在插旗山与许绍宗率领的一旅展开激战。数小时后,红军击毙、伤许旅官兵近2000人。后王陵基组织敢死队攻打曾家山嘴,徐向前亲自率兵抗击敌军,激战三天三夜终于击退敌人。

插旗山位于宣汉县城西部,其海拔较高、地势险要,是兵家必争之地。当时红军占据有利地势,重创敌军后立即撤退。“红军是从州河上撤退的,过河的时候,不少村民都来帮忙砍竹子搭桥,帮助他们悄悄撤退。”曾凡道说,红军撤退后,将红色旗子插满山头,敌军误以为山上还有人驻守,便集中火力猛攻,却都打了空炮,反倒给红军安全撤退留足时间,“插旗山”一名由此得来。

在曾凡道的带领下,记者一行来到红军曾经驻扎的“营地”。“那就是插旗山,仗就是在那上面打的。”曾凡道指着不远处绵延的大山说道。插旗山地势复杂,红军还曾多次向村民询问地势,便于挖战壕、歼敌军。“听上过山的老人说,有的战壕深达1.6米。”曾凡道说。如今插旗山绿植覆盖、荆棘丛生,上山的路和长长的战壕早已被草木覆盖。而当初在聚义寨附近驻扎数百人的营地,如今亦仅剩两间瓦房保存较完整。斗转星移几度秋,当年的战斗场景已经不在,但那气势磅礴的口号仿佛还在耳边回响。

在战斗遗址不远处,还有一口“红军井”。传说是因红军驻扎在山上,水不够用,便将一口老井扩大,满足了军民用水需求,之后村民为纪念红军,便将该井命名为红军井。曾凡道说,红军领导村民打土豪、分田地、分粮食,是村民的大恩人,大家都感激他们。“为了感谢红军,打仗的时候不少人晚上偷偷去红军的营地送吃的。”曾凡道说。插旗山的红军故事代代相传,这些事情,土生土长的插旗村人都已耳熟能详。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罗未

新闻推荐

宣汉成功仲裁三起土地纠纷案

本报讯(达州日报社特约记者张平)“感谢农村土地仲裁委的秉公仲裁,我们终于维护了自己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近日,宣汉县农业...

宣汉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宣汉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