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大峡谷 风雨数千年巴文化的活态传承

达州晚报 2020-12-31 11:44 大字

着一袭巴人服,走一街小巷,看一场《梦回巴国》大型演出,去感受巴国的神秘和巴人的前世今生。坐在土家吊角楼前,倾听峡谷人家讲巴山大峡谷发生巨变的故事……在宣汉渡口土家族乡的风情小镇上,问起南来北往的游客感受,答案多半都是“恍如穿越”“梦回巴国”……数千年的时光被凝固于此,锁住了巴风巴韵,孕育出“历史的活化石”。

巴山大峡谷是鲜活的文化遗存,体现着巴文化与土家文化的精髓,映照出巴山大峡谷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发展踪迹,在强调多元文化共存的今天,更显示出鲜明的文化与经济价值。

溯源·巴文化独树一帜

远古巴人在此繁衍生息,给这块古老的土地留下了文明的印记。宣汉县巴文化特色鲜明,有史记载,有物佐证,在全国同类文化体系中,独树一帜,地位突出。被誉为“巴国三星堆”的罗家坝遗址是川东北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处先秦巴人文化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罗家坝考古发掘从1996年开始,先后经历了五次考古发掘。发现了大量的巴文化遗存,出土文物十分丰富。尤其是33号大墓出土的青铜礼器、兵器、彩绘陶器和印章等珍贵文物达200余件,名震海内外文物界。2016年第四次发掘,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存将宣汉考古史追溯到了5300年前。2019年12月3日,罗家坝遗址进行了第五次考古发掘,期待考古发掘工作有更多新发现。罗家坝遗址具有独特的地位,已纳入国家《大遗址保护“十三五”专项规划》。四川省纳入该专项规划的共九处,宣汉占一处半(一处,罗家坝遗址;半处,荔枝古道经宣汉、万源),这在川渝鄂陕黔原巴域地区绝无仅有。至今在巴山大峡谷深处生活着不少土家族人就是古代巴人的后裔。他们头包白帕、穿花边衣服、大块吃肉、住吊脚楼的生活习俗,以及跳摆手舞、唱薅草秧歌的娱乐形式,据说就是古代巴人的遗风。拥有四川唯一成建制群居的土家族聚居区,为活态的巴文化传承提供了文化空间。

传承·守护精神家园

保护文化遗产,守望精神家园。在第十五个“文化遗产日”,宣汉县第十届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赛歌会于2020年6月11日在渡口土家族乡举行。起源于3000多年前的巴人时期的薅草锣鼓是宣汉县独特的民歌艺术形式,被称为巴人的“劳动进行曲”。现主要分布在境内的龙泉、三墩、漆树、渡口、樊哙等土家族聚居乡镇。2013年12月,根据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创作改编而成的薅草锣鼓歌舞《幸福生活抿抿甜》,成功亮相央视综艺节目《直通春晚》,节目充分展现了作为巴人后裔的宣汉儿女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淳朴安乐的幸福生活,其锣鼓打唱配民族舞蹈的表演形式赢得了全国观众的好评。

2008年,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数千年来,如果没有薅草锣鼓,很难想象在大山大水大峡谷生活的先祖们该如何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建立家园。先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唱着薅草锣鼓,并借此缓解劳动中劳累与困乏。

素有“民歌之乡”美誉的马渡关镇,宣汉民歌得以原汁原味的展现。据统计川东民歌400首,马渡独占200多首,其中《苏二姐》《跑马歌》等山歌、号子和小调都出自这里。

2017年11月24日,打造巴文化展陈高地的罗家坝考古遗址公园与博物馆建设在普光镇开建,标志着巴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2017年11月下旬,宣汉县圆满承办了由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办的罗家坝遗址与巴文化学术研讨会,致力打造巴文化理论高地;2018年12月7日到13日,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等高校近20名语言、文字学领域的著名教授、学者,齐聚宣汉县举行“(中国宣汉)巴文化研讨会”,现场展示的土家祭司文字,神秘稀奇,炫目生辉。而全县广泛开展的“穿巴人服、唱巴山歌、跳巴人舞”活动,更是掀起了传承巴文化的高潮。

融合·文旅绽放精彩

2020年9月22日,“让世界看见巴文化”系列活动在巴山大峡谷文旅扶贫景区成功举办。向世人展示了宣汉县独具特色的巴文化,让“梦里巴国·山水宣汉”文化旅游品牌更加响亮。

9月23日,中国文联、中国民协文艺志愿服务团走进宣汉“送欢乐下基层”慰问演出暨“中国巴文化之乡”授牌仪式在巴山大峡谷文旅扶贫景区隆重举行。

9月25日,2020年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在乐山召开,宣汉县荣获第二批天府旅游名县。

9月29日以巴文化为背景的大型沉浸式情景史诗剧《梦回巴国》在巴山大峡谷景区首演。《梦回巴国》是一场立足于古老巴国文明,以横贯古今、悲壮凄美的爱情传奇为主线,展现当地从古至今磅礴壮美的自然景象、底蕴深厚的历史文化、丰富多彩的人文风情和传承不息的巴人精神的大型剧目。该剧由著名导演哈文及其团队设计打造,集歌、舞、特技、影像等多种模式于一体。这是四川第一台大型巴文化情景史诗剧,亦是一首巴山蜀水间吟唱巴文化的浩然史诗。

如今的巴山大峡谷文旅扶贫景区,不仅探索建立“资源入股带动、劳动就业带动、经合组织带动、经营帮扶带动、农旅联动带动、文旅融合带动、易地搬迁带动”七种脱贫模式,还改变了当地群众“端着金饭碗过着穷日子”的困境。走出了一条贫困山区依托文化旅游实现脱贫奔康的新路子。

5000年的造化,成就了宣汉巴文化这张名片。重情重义的宣汉人正勇挑“建设巴文化传承创新和旅游发展高地”重任,主动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统筹万达开及毗邻地区旅游资源,共建“大巴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和“大巴山”“大三峡”旅游环线,让宣汉巴文化光芒四射。□王兴寨

新闻推荐

“巴山大峡谷第二届罗盘云顶冰雪节” 新闻采风活动举行

本报讯(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刘岸)12月25日,由宣汉县委宣传部、宣汉县新闻工作者协会组织的“巴山大峡谷第二届罗盘云顶冰雪...

宣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宣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