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吹进大峡谷文旅扶贫奔小康

四川农村日报 2020-09-28 06:43 大字

王守英的饭店也售卖一些副食品。

□本报记者 刘佳

特约通讯员 张平 文/图

近日,记者走进宣汉县三墩乡大窝村6组脱贫户王守英家装修一新的两层小楼。这里已成了接待客人的小饭店。王守英是一名80后土家族妇女,在她的家门口,“平和小吃”四字招牌格外显眼。

“饭店的名字是父亲为我想的,‘平’就是平价,‘和’就是和气生财。‘小吃’嘛就是指的我最拿手的各种面条。”王守英说。王守英一家响应政府号召,拆除了几百米外的旧房,2018年10月搬进了如今的新家。她利用新房开了一家早餐店,兼营一些副食品,一家人彻底摆脱了贫困。

穷山沟变景区

巴山大峡谷地区位于宣汉县东北部,是四川唯一的土家族聚居地,拥有4个土家族乡。大窝村村主任谢宝武说,过去出村仅有一条毛路。近年来,巴山大峡谷这个贫困山区依托文化旅游实现脱贫奔康,彻底改变了贫困群众的命运。

巴山大峡谷景区规划面积达575.1平方公里,从2016年1月开工建设,到2018年8月28日开园,仅用31个月时间,顺利完成巴山大峡谷景区和巴山云顶旅游度假区一期共298.3平方公里的打造。开园至今年8月底,已接待游客312.7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9.92亿元,带动片区102个贫困村、9.1万贫困人口脱贫。

“爱人在外地务工,忙的时候爸爸妈妈也过来当帮手。来这里就餐的游客多,去年总收入4万-5万元钱,今年8月份已经创造了2万元毛收入,最高峰时一天流水2000元左右。”王守英说。

巴山大峡谷深处的漆树乡朝阳村2组,脱贫户蒋明玉、覃友见夫妇开办了一家“静雅客栈”。蒋明玉仔细地算起了收入账:“标间118元、单间100元。去年客栈毛收入10万元,纯收入5万-6万元;今年已经收入6万元,8月就有3万多元入账。”

蒋明玉烧得一手好菜,在帮扶干部的鼓励下,开办了这家以民宿、餐饮为主营业务的客栈。当初装修改造住房,苦于没有启动资金,2017年夫妻俩从乡农商银行贷款5万元,享受到了三年免息的优惠政策,加上产业扶持基金1万元,为7间客房新建了卫生厕所,添置了床上用品、电视、热水器等设施,可以容纳近20人住宿。

村民自发组织演艺队

如今,在巴山大峡谷景区,不论生产生活条件,还是老百姓的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感谢党委政府,旅游开发给景区农民带来了经济收入,现在60岁以上的老人都能通过在景区务工挣到钱。他们都说,从来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好的日子。”蒋明玉说。

“2018年大窝村退出贫困村;2019年175户贫困户当中有170户脱贫;目前剩余5户贫困户也达到了脱贫标准……”谢宝武告诉记者。

大窝村介绍贫困户在景区务工,让他们增加更多收入。目前全村600多户村民有300多户在景区务工。以6组村民罗正会为例,她是酒店墩子工,每月收入3500元,父亲在景区做保洁,每月收入有1050元。同时大窝村鼓励大家开民宿,自2018年村民们入住新房以来,全村游客接待能力已达50-60个房间,部分贫困户在旺季经营民宿、淡季参与景区务工,年收入能够突破10万元。

大窝村村民自发组织了演艺队,目前规模已达15人。每到周末或节假日,演艺队带头在村广场跳土家摆手舞、钱棍舞、舞彩龙,一方面锻炼了身心,另一方面也活跃了氛围、吸引了人气。王守英每到周末,都会主动加入跳“巴人舞”的队伍,用实际行动为景区营造良好的传统民俗文化氛围。

新闻推荐

四川省农机装备技术田间日活动在宣汉举行

本报讯为突破四川丘陵山区稻油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薄弱环节和短板,加快新装备、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促进农业机械...

宣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宣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