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推进达州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达州日报 2020-04-20 08:55 大字

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对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做了系统的安排部署。全市卫健系统如何抓好贯彻落实呢?记者采访了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唐志坤。唐志坤表示,要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大幅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切实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总体战,奋力推进达州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为达州经济总量“冲刺4000亿”、城市规模“建设双300”,加快实现“两个定位”、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贡献卫健力量和智慧。

不忘初心

全力提升群众就医满意度

近年来,市卫健委把不断增进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作为深化医改、推进健康达州建设的出发点、落脚点和根本价值取向,努力实现全方位、全周期人民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广大群众就医满意度大幅提升。

一是群众医疗费用大幅降低。2019年,达州22家公立医院在全面取消药品加成的基础上,实施全面取消医用耗材加成,彻底破除了“以药补医”机制。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门急诊次均费用增幅仅为1.49%(省级控制增长目标为5%以内),住院次均费用增幅为-0.85%,极大减轻了群众看病就医负担。

二是医疗服务能力大幅提升。2019年,全市医院125家,较2018年增加16家;总床位35862张,较2018年增加2919张,每千人口床位6.27张,较2018年增加0.48张;全市卫生技术人员22206人,较2018年增加2099人;医师10348人,较2018年增加757人;注册护士12443人,增加1149人;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总诊疗2261万人(次),增加124.29万人(次);出院116.94万人(次),增加12.89万人(次);病死率0.21%,较2018年降低0.02个百分点。

三是优质医疗资源大幅引进。圆满完成“1+3+5”九项引进优质医疗资源重点工作任务。即:“1”是编制完成《达州市建设川渝陕结合部区域医疗中心发展规划(2019—2025年)》,“3”是分别同四川大学、省骨科医院、奥美德集团签订深化合作办医协议,“5”是全力推进华西达州医院、达州奥美德国际医院、华西达州妇女儿童医院、市中心医院业务综合楼及住院部改扩建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第二住院大楼五个项目建设。

四是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实施“过度治疗、检查及药品费用高”问题专项整治,建立二级以上医院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机制,仅2019年度,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医学影像检查互认12473项(次),临床检验互认68009项(次),减免群众检查费用193万元。根据国家满意度测评,2019年度达州21家公立医院住院患者满意度达93.84%、门诊患者满意度达94.45%、员工满意度为80.89%,均高于全国93.68%、91.53%、79.10%平均水平,患者满意度排全省前两位。

筑牢防线

全力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市卫生健康委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应急指挥部的坚强领导下,全市3万余名卫生系统干部职工取消春节休假,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最重要的工作来抓。截至目前,全市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是率先行动,当好疫情阻击先锋队。1月17日,研究疫情防控工作;1月21日,紧急启动应急预案;1月24日,除夕之夜,紧急召回全市卫生健康系统3.1万名干部职工投入疫情防控。二是科学研判,当好领导决策参谋员。有针对性地制定疫情防疫措施和医疗救治方案,为全市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科学决策当好了参谋。三是全员出征,当好疫情防控主力军。摸排疫情重点人员26万余人,迅速建立医学隔离点29个、建设床位2113张;新冠肺炎8家定点医院医疗救治床位达到362张,设置后备定点医院11家,储备救治床位1000张;规范建设医学留观站4个;全市新建核酸检测实验室6家,核酸检测能力从每天检测30例增加到1000例。四是全力救治,当好生命保护守护神。坚持“四集中一远程”救治原则,紧急规范急诊、儿科等25个科室就医流程,对3282家医疗机构常规门诊和住院流程进行严格再造;紧急改建负压病房10间,紧急采购负压救护车10辆、呼吸机10台、床旁血液净化机8台。

目前,全市设立发热门诊396个、接诊病人2.7万余人(次),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密切接触者2805人,核酸检测1.4万人(次),42例确诊病例全部治愈出院,全市未发生一起死亡病例、未出现一名医护人员被感染,得到省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充分肯定。

牢记使命

谱写健康达州建设新篇章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达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追赶跨越的关键之年,更是达州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奋进之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将坚持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改革完善达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全面推进健康达州建设,奋力为推动全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谱写新篇章。

围绕构建重大疫情防控网络,建设“三大体系”。一要建设协同综合、灵敏可靠的疫情风险预警体系。加快补齐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短板,以新发突发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为重点,加强农村、社区等基层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能力建设,完善基层医疗机构监测哨点布局,发挥医疗机构传染病监测报告“吹哨人”作用。二要建设能力突出、省内一流的现代化疾控体系。进一步强化并合理划分市、县两级疾控机构职能,提升疾控机构现场调查处置能力、信息分析能力、检验检测能力和科学研判能力。市疾控中心加强与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省疾控中心的业务技术合作。达川区、宣汉县、大竹县、渠县疾控机构达到三级乙等标准,其他县级疾控机构达到二级甲等标准,打造专业化、现代化的市、县两级疾控体系。三要建设定位明确、平战结合的应急医疗救治体系。规划建设达州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构建以市120指挥中心为龙头、达州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为基地、县急救中心和院前急救网络医院共同参与的应急救治网络,形成统一指挥、布局合理、反应灵敏、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医疗救治体系。

围绕提高疫情防控运行效率,完善“三个机制”。一要完善防控协同机制。整合医疗卫生机构、疾控机构、职业病防治机构等监测预警系统,做到重大疫情早发现、早报告;整合优化公共卫生与重大疾病防控议事协调机构,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健全重大疫情应急响应机制,做到重大疫情早预警、早处理。二要完善平战结合机制。加强临床医师传染病等相关知识培训,利用大数据提升传染病早期筛查和临床预判能力,构建应急培训、应急演练、应急征用以及应急状态下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保障机制。三要完善群防群控机制。完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挥调度系统,建立与其他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应急指挥平台,全面建立社区卫生员制度,构建以社区网格化管理为基础的群防群控机制。

围绕提高疫情防控综合能力,加强“三项建设”。一要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加快市疾控中心检测实验室和科研平台建设,推进县级疾控中心P2实验室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建设公共卫生医疗中心,加强市县乡三级医疗机构功能设置和发热门诊、村(社区)卫生室(站)“哨点”诊室标准化建设,着力提升重大疫情发现及处置能力。二要加强学科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公共卫生与临床学科融合,科学核定疾控和社区卫生机构人员编制,拓展人才职业发展空间。科学整合现有资源,组建应急医疗救援机动队伍等卫生应急队伍,实现市县两级公共卫生快速响应应急人才队伍全覆盖。三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制定《利用数字技术强化疫情防控的实施办法》。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领域,加大“大数据、5G、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使用力度,建设一批高质量远程医疗平台。

围绕疫情救治综合协调,加快“三大协同”。一要加快推进川东北区域协同。加快川渝陕结合部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着力完善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分级诊疗服务体系。推动达州与南充、广安、巴中、广元之间在医疗资源、医疗技术等方面优势互补,建立川东北重大疫情防控协作机制。二要加快推进万达开区域协同。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方面加大居民信息共享的利用程度,建立重大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和稳定高效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合作机制。三要加快推进城乡协同发展。统筹规划和优化卫生资源布局,开工建设华西达州医院、达州奥美德国际医院,推进宣汉县人民医院、大竹县人民医院创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巩固创建卫生城市(县城、乡镇)工作,推进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协同建设高水平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疫病无情,大爱无疆。全市卫生健康人表示,将以坚定的意志、勇敢的行动、精准的措施、精湛的医术,干在最实处、冲在最前面,以最严谨的工作态度,用心血为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筑起一道坚实的钢铁长城。

□本报记者 谢建荣 杨蕙菱

新闻推荐

黄连村绽放幸福花 记达州市四届人大代表胡晓玲

“作为一名村支部书记,人民赋予我的不只是一个‘人大代表’的名称,而是一种更大的责任和一种崇高的使命。”宣汉县龙泉土...

宣汉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宣汉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