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耙口:川陕商路的传奇 □王兴寨 桂德承

达州晚报 2020-04-14 09:38 大字

地处宣汉县东北部,东北临厂溪镇、南挨观山乡、西靠凤林乡,距县城76公里的南坪乡,不要说在全国、全省和达州市,就是在宣汉县也不怎么出名。为什么呢?因为这名字年轻。清乾隆初建虾耙口场,因地处山脊梁形似虾耙得名。1933年10月至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建立苏维埃政权,属峰城区。民国三十八年改虾耙为南坪,取南城寨、燕坪寨各一字得名。1950年建南坪乡人民政府;1958年建人民公社;1983年改公社为乡政府。乡政府驻地东坡街。著名的茶盐古道贯穿境内,有观音岩、谢家堂悬崖峭壁古洞遗址、红军虾耙口战斗遗址等。

如今的虾耙口不怎么出名,但在过去的岁月里他却闻名于川陕商路。虾耙口地处过去川北蜀道上,并因过往背二哥众多而建场。那个时候,南方的货物经长江到万县水码头上岸,要运往北方的西安,全靠人力背。从万县出发,经开县、南坝、峰城、虾耙口、官渡(现新华),入太平县(万源)上镇巴就出川入陕了。这条路距离最近。虾耙口是背老二场,也是大路上的过路场,虽然不以物产著名,南来北往的人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到了清末,虾耙口乡民袁廷蛟闹粮,由于昏官污吏的腐败,最终酿成了“东乡血案”。牵扯人之多,影响之广,成为清末四大奇案之一,民国《宣汉县志》有《袁案专辑》,并创作了川剧《东乡义旗》,上世纪八十年代,当代著名戏剧家魏明伦先生将其作为生活原型,创作的《巴山秀才》已成为新时期戏剧的经典。更不要说川东游击军在虾耙口夜袭团局等革命故事了。

凡去过南坪的人都知道南坪有三个寨,东南角的叫铁炉寨,西南面的叫南城寨,西北面的叫燕坪寨,三寨高大致差不多,燕坪寨稍高,近1300米。三个寨呈三角形,将虾耙口场稳稳地拱卫在中间,并扼守着通向峰城、黄金、厂溪、白马、华景等各方大路,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至今上面还有战壕和寨门。

据老辈子讲,明朝末年,现南坪、凤林、观山三乡交界处的金家沟河的斑竹河坝、汪家坝一带就有场了,叫做金家场。金家场沿河两岸土壤肥沃,山清水秀,作为从万县经南坝经金家场到官渡场,金家场这深山中的场镇十分兴旺。现在的斑竹河坝的大田稍挖深一点都可发现金家场街道石板,河滩乱石中有地基石、石碑。但其中唯独有件怪事困扰着这个深山场镇,就是每一场总要死一个人,不是过河淹死就是悬梁吊死,或者跳河淹死,甚至斗殴打架而死,有人怀疑系风水所至,后来场镇往北迁至10里之远的现南坪山湾大塘之处,名叫南垭场。场不大,只有十几家店子。

南垭场也有一个问题,就是生意不好,过往行人很少在此住宿,当场无生意跟冷场差不多,总是兴不起场。而在此再往前走两里多的几间草棚店子却总是生意兴隆,楼上楼下经常住得满满的。于是在宋吴二姓的倡导下筹建了场镇。因在下厂溪崖口有一个田叫虾耙田,田边上就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像捞鱼用的虾耙状的关口,因此该场就叫虾耙口场。虾耙,圆形,竹篾所编,捞鱼虾的器具。乾隆三年至十年在位的东乡知县孙矿,在经黄金口场到虾耙口场的路上,过凤凰山写下了《度凤凰山》诗,诗前小序已提到虾耙口场。这里视野开阔景色壮美。场建好后果然生意不错,很快就发展到了上百家店子。街上卖米的、卖柴的、卖白炭的、卖草鞋的、卖竹木二器的,热闹非凡。家家都开栈房和酒馆,本场的人只有当场天来赶场,而万县到西安的客商一来就是上百人,有时几百人,天天都有。他们有背有挑的,货物主要是万县码头上岸的瓷器、丝绸和广东的洋布,还有川东万县、梁山一带产的草纸、桐油等。他们就是背二哥,运输的主要方式是背,桐油就要挑。这些都是正经生意。当然到了近代也有不少人倒运洋枪、洋弹、洋烟的。这类生意虽然冒些风险,一到了西安就可以卖大价钱。而且不管买家还是卖家背后都有很大的来头。这些客商不仅队伍庞大,而且有管账先生、保镖一大路。平常都歇一宿就走了,但是每当狂风暴雨,又特别是冬天下大雪,从南坪下厂溪的路上,一出虾耙口,过玄祖寨门,就是一段被称为“牛背梁”的路。此路两边都是悬崖,有几匹石板也是歪歪斜斜,不慎脚下闪失,不只货物损毁,摔死人也时常有之。所以只好在虾耙口场驻扎,打牌喝酒,坐等雨过天晴、冰融雪化再上路。这样一住少则三五天,多则十天半个月。而这些客商中不乏南来北往见多识广之士。虾耙口也在场西修起了关爷庙,在场东垭口上修起了禹王宫,二庙香火旺盛。到了20世纪,虾耙口场有了外国人的足迹,并在上场之中建起了福音堂,有洋教士在这里传教,从而形成了这里独特的地方文化。

传说乾隆末年,东乡有一俞姓知县,南方人,坐着滑竿从厂溪到虾耙口检查工作,已上了“牛背梁”,过了玄祖寨门,这里有一清泉,泉眼不大,水不丰,但长年不断。仅碗口大一石窝,人们叫它“一碗水”。过往客人都会歇息喝水。虽然只有“一碗水”,但再多的人也喝不干,夏凉冬暖。千百年来“一碗水”清泉不断。俞大人听人说再往上走就是虾耙口了,俞大人突然想,我姓俞(鱼),鱼进了虾耙口不是死路一条吗?再也不敢前进了,于是从“一碗水”西边小路迂回到了一个叫“鱼池梁”的地方下榻,至今这里仍叫“鱼池梁”,属花园村。

在这两三百年间,虾耙口场曾几经火灾,现在的老街在解放后经单位、私人改建,存留的民房都较为简易。

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关爷庙内已为青砖瓦房,不是什么神像之类。当然现在已为私人住房,其它已面目全非,只剩一面墙。而街北面的悬岩也叫关庙岩,可见庙建之早。庙后岩上有一棵香樟树,需数人合围。据老辈人讲述,红四方面军南坝圣灯寺战役后,在峰城也打了很大一仗,血流成河。在小峰城、小垭豁前些年集体生产时还挖出大量子弹壳。周围的茅花碥、肖家碥、南城山、水田坝全是住的红军,不知有多少人。

如今南坪场镇共2条街,其中老街(虾耙街)是出川盐茶古道,过往客商在此休息住宿。为保护老街,用青石板翻修街面,安装下水道和路灯。新修东坡街长700米、宽3—10米。场镇下水道、路灯、休闲广场、绿化带布局合理。

新闻推荐

战胜疫情 童心绘爱

战胜疫情,童心绘爱。由达州市广播电视台、达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达州广播电视台艺术中心、世纪隆公司承办的2020达州...

宣汉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宣汉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