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灯笼高高挂 文明新风树起来

四川农村日报 2020-01-23 06:09 大字

达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宣汉县委书记唐廷教为模范户悬挂红灯笼。向海涛 摄

□唐丰 特约通讯员 张平

“今年我被评选为县级模范户,很高兴。”红红的大灯笼映衬着君塘镇团山村4组的贫困户张全久的笑靥,格外灿烂,他激动地说,“今天唐书记来为我家挂灯笼,我觉得很光荣。”1月14日,农历腊月二十,是宣汉县特定的红灯笼颁发日。达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宣汉县委书记唐廷教来到张全久家里,为他家挂上红灯笼。

2016年以来,每年的这一天,宣汉县各乡镇都会极具仪式感地给广大村民发放“公民道德红灯笼”,全县所有县级领导、县级各部门负责人都会奔赴各个乡镇,为评选上道德模范户、达标户的群众挂上红灯笼。一盏盏“红灯笼”,见证着文明新风的时代变迁。

乡风文明和谐 正气蔚然成风

近年来,宣汉县坚持开展以“诚信、守法、感恩”为主要内容的公民道德教育活动,形成了“火红灯笼高高挂,文明新风树起来”的特有效应,涌现出了“全国劳动模范”李进峰、“全国最美孝心少年”丁燕、“四川好人”王永清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全县焕发着文明新气象。2019年全县共评选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先进村(社区)79个,县级模范户2.1万户,乡镇模范户4.4万户,村(社区)达标户11万余户。

清溪镇王家坝社区今年获得全县思想道德建设先进村荣誉,社区党支部书记赵伽学捧着亮闪闪的奖牌很是自豪:“公民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开展以来,把淳朴友善的王家坝人牢牢地拧在了一起,如今的王家坝,说长道短、酗酒赌博、惹是生非的人少了,干事创业、勤劳致富、孝善感恩的人多起来了,亲朋邻里之间走动频繁了。”

据统计,2016 年以来全县有3000 余人从后进户变成了模范户、达标户,有约 35.6 万在外务工人员回家与父母团聚,11.6万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得到了关爱和照顾,浓浓的乡情、友情、亲情回归本真,文明和谐的正气在宣汉大地蔚然成风。

家风良好和煦 尽享天伦之乐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随着春节日益临近,清溪镇锣寨村4组73岁的村民杨国容一家忙碌起来,杀年猪、备年货、磨汤圆……一家老小欢天喜地,不亦乐乎。“我有7姊妹,有的在县城经商,有的在家搞养殖,不管大事小事,都有兄弟姊妹、儿子儿孙关心我、照顾我,我很高兴、很满足。”杨国容慈祥的脸上挂满幸福,兴趣盎然地诉说着天伦之乐,“今天冯县长来为我们家挂上了红红的灯笼,感谢国家的好政策,让我们一家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好家风是好家庭的血脉,杨国容一家和美的家庭氛围与良好的家风家教密不可分,老人时常以“爱国爱家、不等不靠、诚实勤劳”来鞭策子孙。近年来,宣汉广泛开展“晒家训、亮家风”“除陋习、树新风”“孝老爱亲”等活动,通过活动共评选传播优良家风家训 900 余条,全县呈现出“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和煦景象。

民风淳朴和乐 留住美丽乡愁

走进宣汉,无论是乡间村陌,抑或是城镇街巷,形态各异的红灯笼挂在门楣,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灯笼样式不同,上面印刻的字也不一样,如“县级模范户”“乡镇模范户”“村(社区)达标户”。

近年来,宣汉深入开展“新家园、新生活、新风尚”和“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活动,积极创建“四好村”,组织动员50余万名群众直接参与,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特别针对天价彩礼、大操大办、薄养厚葬、封建迷信等陋习进行重点整治,对操办婚丧嫁娶事宜进行规范。如今的宣汉乡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传统文化得以弘扬,人人安居乐业,美丽乡愁驻人心间。

新闻推荐

宣汉县东乡镇二完小举行春节联欢晚会

本报讯欢歌笑语辞旧岁,信心满怀迎新年。近日,宣汉县东乡镇二完小举行了“只争朝夕.不负韶华”2020年春节联欢晚会暨颁奖典...

宣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宣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