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坝村:“牛经济”让村民过上了好日子

达州日报 2020-01-22 09:15 大字

产业兴,百姓富。宣汉县塔河镇石坝村将兴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肉牛养殖,不断升温的“牛经济”让村民过上了好日子。

深冬时节,位于宣汉县塔河镇石坝村的如意肉牛养殖场内,一头头健硕的肉牛长势喜人。对于该养殖场业主曾祥兵来说,肉牛养殖让他尝到了不少甜头。“养牛这个行业收入是非常不错的,我这个牛场一年可以挣到一二十万。”曾祥兵如是说。

石坝村幅员面积20.8平方公里,平均海拔500米。由于山地居多,土地干旱,多年前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产业项目。2014年,石坝村通过多方考察,最终确立以抗病强、体型好的蜀宣花牛养殖为主打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77岁的村民肖受甫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2014年,在村支“两委”的鼓励下,他利用1万元产业周转金购买了种牛。通过5年的发展,不仅增加了收入,也让他实现了脱贫。

“最多的时候有八头,那个时候价格在七八千元一头,现在价格又涨了。我一年通过养牛最少也要挣一万余元。”肖受甫说。

为保障肉牛养殖户效益,石坝村还利用农业项目资金对养殖大户的能繁母牛进行补助,并定期邀请畜牧专家为养殖散户和大户进行技术指导。同时与养殖大户联动发展、与牛肉制品企业建立销售合作关系,以确保产销无忧。

该村党支部书记唐舜介绍说:“这个养殖厂也就是宣汉县川红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目前是石坝村规模较大的一个肉牛养殖场,存栏达150余头,今年产值达到70余万元。我们村上也入了股,以大户带动小户共同发展,让我们石坝村的‘牛经济’越做越活。”

目前,全村共有肉牛养殖散户200户,养殖大户3户,成立专业合作社3家,总存栏肉牛800余头,人均增收达3000余元。

“接下来我们石坝村将紧紧抓住特色养殖的‘牛鼻子’,以现有蜀宣花牛的规模为基础,不断扩大、巩固养殖规模和总量,深度挖掘种养结合模式,真正使特色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共奔小康。”唐舜对未来发展信心满满。

□王兴寨

新闻推荐

舒老师热线

特岗教师最低服务年限是多久?宣汉县陈先生咨询:特岗教师三年服务期满,转正后有最低工作年限吗?参加公务员考试有没有工作年限...

宣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宣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