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扫描】逃亡15年毒贩坦言:“跑得太累了……”

甘肃工人报 2019-11-29 07:45 大字

日前,涉嫌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网上在逃人员向某刚被福建丰泽警方抓获。向某刚躲匿15年,其间,禁毒民警始终没有放弃对他的追捕。

贩毒团伙成员落网

案件得从2005年5月10日说起。这一天,丰泽分局禁毒大队破获一起贩毒案件,在辖区圣福花苑一租房内抓获多名吸贩毒人员,现场起获毒品海洛因330克和毒品加工工具。据当年参与侦破该案的民警回忆,案件前期的侦查取证工作非常曲折,历时很长。警方当时掌握的证据,泉州的买家“进货”频繁,十天左右就要从深圳“进货”,再批发分销出去,一次“进货”量都大几百克。

民警顺藤摸瓜,在深圳龙岗一家咖啡馆抓获以张某才为首的贩毒团伙成员4人,现场缴获毒品海洛因700克及一批配料。随后,又在张某才的租房内,缴获海洛因5180克及毒品加工工具。民警乘胜追击又抓获另外3名贩毒嫌疑人,缴获毒品海洛因300克。遗憾的是,当初一直出现在贩毒链条中的嫌犯“向刚仔”不知所踪。

据介绍,张某才贩毒团伙成员多为亲戚、老乡,“向刚仔”也是跟着老乡进入这个团伙,负责开车送货、收钱,还负责团伙成员的“后勤保障”。警方在深圳收网的当天,“向刚仔”恰巧提前外出给贩毒成员准备早餐,侥幸躲过抓捕,之后见风声不对便开始潜逃。

经过一系列工作,警方确定“向刚仔”为四川宣汉人向某刚,案发当年27岁。之后,向某刚就像人间蒸发一般,15年没有一点消息。

15年追缉“向刚仔”

2005年,郑金溪还是成立不到两年的丰泽禁毒大队一名“新兵”。一晃15年过去,已是禁毒大队副大队长。禁毒大队民警换了一拨又一拨,但还一直挂着这个案子,从未放弃过追捕工作。

“每个到禁毒大队的新警,都得过一下这个案子的卷宗,”郑金溪介绍,这个案件当时算是大案,几名涉案嫌疑人分别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但向某刚没有追捕到案,成了禁毒大队的一块“心病”。禁毒民警几次奔赴向某刚的老家及其可能出现的地方开展工作,均无功而返。

“如同失踪一般,没有留下任何的轨迹。”郑金溪回忆,有一年发现线索,向某刚在广东陆丰买了一辆三轮摩托车,民警随即赶到陆丰开展工作,整整忙了一周,把周边找了个遍,仍然没有发现向某刚。

事后经向某刚证实,当时确实去陆丰买了辆摩托车,但是他不敢在陆丰久呆,买了车后当天就骑着车回到了海丰,又一次躲过了警方的抓捕。

公安部开展“云剑”行动以来,向某刚的案子又一次被放到禁毒大队的工作案头上,追逃专班全力开展追逃行动。经过泉州市、丰泽区两级公安机关有关部门的大力配合,追逃民警经过缜密侦查,确定向某刚可能潜逃隐匿在广东汕尾。追捕小组再次奔赴广东开展抓捕。

“我跑得太累了”

今年10月26日,小心翼翼躲藏了15年的向某刚在广东海丰县落网。没有反抗的场面,郑金溪说:“我们是福建的警察,你知道我们找你什么事吧?”向某刚说:“l5年了,我跑得太累了”。郑金溪说:“15年了,我抓你抓得也很累”。

据向某刚交代,当日出去买早餐回来后,发现风声不对自己就立即隐遁逃跑了。他从深圳跑到了海丰,在城乡接合部人员混杂的地方,租了一间废弃的民房,平日里做小工替人搬运载货。15年来,向某刚既不敢回老家,也不敢跟家人联系,一年到头,偶尔春节的时候让老乡捎点钱回去,还千叮嘱万嘱咐害怕泄露自己的行踪。

民警介绍,向某刚的反侦查意识很强,至今还是使用一代身份证,没有微信也不会现代的网络支付手段。虽然使用了化名,还是非常谨慎,从来不自己出来揽活,都是靠着比较亲近的老乡揽活,再分给他一点,有时候两三天才赚二三十元,生活很困难。向某刚交代,自己整天提心吊胆,经常半夜做噩梦,听见警笛看到警车都要吓得往边上躲,连被人欺负都只能忍气吞声,生怕惹事惊动了警察。

新闻推荐

廖红梅:退而不休的扶贫干部

□张梅特约通讯员张平“廖大姐,感谢你,你真是我们家的贴心人!”近日,说起原宣汉县国有资产管理服务中心(原县国资办)的妇委...

宣汉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宣汉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