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 “创新驱动”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达州日报 2019-11-20 09:17 大字

宣汉微玻纤产业园

“达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要突出高新技术特色,着力自主创新,集聚创新资源和人才……努力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本月初,在省政府关于认定达州经开区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批复中,对达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未来发展寄予厚望。达州经开区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实现了达州市省级高新区“零”的突破。

正从经济大市向经济强市奋力跨越的达州,坚持把创新驱动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位置,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强大创新能力为应对风险、把握机遇和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科技事业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

新力量 新动能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达州市“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关于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特别是结合达州实际出台的《实施创新驱动促进经济发展的意见》《达州市加快推进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等文件,进一步完善了达州市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在资金方面,2018年,市级财政预算安排应用研发资金2777万元,围绕“十个一批”立项科技项目99项,争取并落实省级科技项目资金近3000万元,带动社会研发投入6亿元以上。

创新平台建设不断完善。全市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科技创新平台逐步完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达州分中心先后获批,达州市筹建的全省首个玄武岩纤维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通过验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研究院、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国、省、市级创新研发、服务平台突破100家。

科技创新主体作用进一步发挥。全市现有高新技术企业50余家,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30亿元,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入库200余家,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7%。

成果转移转化能力进一步增强。达州市相继出台《达州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暂行办法》《达州市加快推进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近两年来,共实施省、市科技成果转化示范项目30余项,科技成果已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2018年,全市获省科技进步奖12项,技术合同登记额增速居全省首位。

科技产业体系日益完备。现有天然气和锂钾两个“万亿级”优势资源产业,由玄纤维、微玻纤维、苎麻纤维组成的“三纤”产业及充满科技要素的“6+3”重点产业。

对外交流合作力度不断加大。达州市积极组织参加科博会、西博会、高交会等重大科技交流活动,第一次厅市科技工作会商议题得到落实,第二次厅市科技工作会商正在启动,与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南京玻纤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技术合作协议》。

抓人才引进培养。达州市认真落实“三区”人才专项计划,经科技部获批选派的92名“三区”科技人员做到市域全覆盖。达州英才计划、“千名硕博进达州”等活动,吸引了一批有创新实践经验的企业家和科研人才带项目、带科技成果在达开展创新活动或创办领办企业。

新征程 新方向

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探索之路漫长,达州科技事业也将循着历史的脉络,不断激活科技赋予的生命力,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围绕“6+3”产业集群,达州市将组织实施一批市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积极争取国省项目支持,强化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攻克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提升产业发展层次,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搭建一批创新平台。达州市将围绕智能制造、微玻纤、玄纤、锂钾综合开发利用等重点产业,力争新建国家级创新平台1家、省级5家以上。

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接下来,达州市将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对外合作项目,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开展产学研全面合作,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全面落实各项创新创业激励政策,加速推动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加快出台企业研发投入奖补政策,引导和撬动全社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

再接再厉创建国家高新区、聚焦“6+3”重点产业、聚焦科技惠民富民……看今朝,科技发展正当时;展未来,创新之路愈走愈宽。科技创新之花将开遍巴山渠水,达州科技工作也将开创更广阔的新局面。

□本报记者 魏华

新闻推荐

宣汉被命名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本报讯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出通知命名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达州市宣汉县被命名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据了解,自开...

宣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宣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