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文化 身带残疾 却主编了王姓支系家谱 王钦平:单手骑车奔波7年为寻“根”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我从哪里来,我的根在何处?”这是每一个人在人生过程中都要遇到的问题。家谱(族谱)就是“根”的代名词,是中国人尊宗敬祖的一种信仰,是一种证明自己家族归属的身份证明,是一个人根本意义上的“身份证”。了解熟知自己家族的历史,也就是了解熟知中华民族的历史、国家的历史、人类的历史。从小失去左臂的他,深刻认识到家谱的重要意义,经过长达7年的努力,他终于寻到了祖根,并完成了自己的王姓支系《现臣祖公后裔家谱》的编撰。他便是祖籍达州宣汉,现居陕西紫阳县麻柳镇身残志坚的寻根人王钦平。
正在整理家谱资料的王钦平
凭着兴趣 艰难起步
前不久,社区记者在宣汉红峰见到了从陕西紫阳来此寻亲的王钦平,他向社区记者讲述了寻根认祖的艰难曲折的经历。
现年48岁的王钦平,命运多舛,不到两岁母亲离异,因家庭贫困,读到小学四年级便被迫辍学。14岁时父亲病故,他便成了孤儿,之后就外出打零工维持生活。哪知屋漏偏遭连夜雨,就在湖北一私人砖厂打工期间,他因衣角被机器卷入,左手惨遭机器砸断而痛失左臂,致使终生残疾。但厄运并没有压垮这位坚强的男子,他坚强地挺了过来,2011年到当地敬老院做了一名护理工。工作中,凭着他的细心热情,勤奋好学,做事耐心细致,深得老人们的喜爱。
小时候,王钦平常听父辈讲,他们王家并非紫阳人,而是四川迁入的“柴、碳、烟、灰”祖的后裔。他由此对寻根认祖产生浓厚的兴趣,发誓要弄清祖先的来龙去脉。进入新世纪,全国各姓氏掀起了寻根问祖,修谱续谱的热潮。王钦平总想在工作之余为家族做点什么事情。于是说干就干,自2012年起,他正式开始收集自家王氏家族第一手资料,着手编撰他们的《王氏家谱》。
“别人是千里走单骑,他却是万里‘单手’走单骑,可想他的毅力确是一般人难以达到的。”王钦平在敬老院上班期间,中午趁大家午休时,只手骑着摩托车到比较近的石宝山、松树、鲁家坝、毛坝、青荆等地收集家族资料。有好几次在回家的路上突遇大雨,浑身被淋湿,因患有尘肺病免疫力差,每次感冒他要近一个月才会好。每逢休息日,他就骑着摩托,到较远的地方去走访,开始了王氏家族的追根溯源,宗亲健在者有多少人,都分布在哪些地方,他都要逐个落实登记。别人还在熟睡时,他已顶着风雪披上雨披,走在寻找家人的路上。别人中午休息时,他就走访近一点的宗亲并将相关信息收入囊中。为了收集到完整的第一手资料,他爬过多少高山,涉过多少河流,钻过多少荒草荆棘,串过多少人家,甚至受过不理解的人多少白眼和冷遇,他自己也不记得了。
几年来,他的足迹走遍陕西紫阳、镇巴、留坝等地多个乡镇,四川通江、平昌、万源、宣汉、重庆开州,行程不下5万公里。花费了多少差旅费、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他自己也说不清。
执着追求 孜孜不倦
王钦平的祖父辈共有4兄弟,其中老二老三老幺的后人在当地,大祖父王列義于清末迁出。究竟迁居何地大家都不清楚,只是相传迁到了老河口。为了查找其亲人的后裔,王钦平经过多方打听,辗转走访,查阅资料,后经一王姓宗亲的介绍,老河口就是镇巴县巴庙镇老河坝村。王钦平立即骑车前往该地,寻找到当地的王氏宗亲。经过双方父、祖辈口传的各类信息一比对,正好相吻合。功夫不负有心人,多年的苦苦寻找,终于有了结果,王钦平和他大祖父的后人们都高兴万分,喜极而泣。
为了查找紫阳麻柳祖先王忠祖的上源连接,寻到祖根,王钦平曾多次去盐场考查王氏祖先古墓碑。同时经过四川通江马三垭王氏宗亲联谊群几年的联络寻查,得知四川宣汉红峰白雪村有一座啟蛟老府君原配夫人唐老太君的墓碑。于是王钦平与其他“寻根团”宗亲一起,于2017年11月来到四川宣汉红峰白雪村考察,仔细查勘了其墓碑记载:“伏维唐氏祖母乃啟蛟祖原配,因嘉庆匪陷,殁于小寨子,就地掩埋。匪平,子孙迁于蛟祖之侧,后人以为二老得其穴矣。惜未刊碑,世远年湮,子孙无有考查。今冬援集各房,一志立碑誌墓,历叙渊源,以示将来。”经过多方考证,得知其先祖王啟蛟,生于明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600)十一月,四川平昌县归仁里(现平昌江口镇归仁)生长人氏,后迁宣汉红峰落业,与当地唐氏婚配,唐氏生子王忠臣、王现臣。唐氏殁后,葬于宣汉红峰王家洞。后因有人诬陷蛟祖犯了死罪,为避难,蛟祖被迫背井离乡,辗转来到陕西紫阳县麻柳镇二洲垭落业定居。
功夫下足 终获成果
2014年夏,王钦平在百度搜索了关于王姓的消息,查到了世界王氏宗亲会之后,便得知了四川通江马三垭王氏宗亲联谊QQ群,申请入群后得知里面全是寻根问祖的王氏宗亲。他在群里关注了几天后开始发言,请求宗亲们帮他寻找族人的线索。经过马三垭群里王良会宗亲的介绍,他与重庆开州王忠科取得了联系,并进入王忠科组建的“王氏家族啟蛟祖后裔”QQ群。在群里,王钦平不但与远在开州的王氏取得了联系,而且有幸结识了更多近在咫尺的紫阳盐场的王氏族人。于是他也扩大了王氏啟蛟公后裔家族微信群,在群里号召家族群成员齐心协力提供家族相关信息。
网络沟通还是有其局限性,要收集到更多有用的第一手资料,还得深入实地调查走访。王钦平便骑着摩托车在陕、川各个角落走访寻找,终于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找到了很多分散居住多年失去联系的族人。
王三扬,自幼父亲去世,其母改嫁西乡李家,他便随母亲进入李家改为李姓。为此王钦平打听了很多人才获得其姑父的联络方式。经过5个小时的骑行,走渔渡经过镇巴到达西乡堰口镇,才具体落实了他们一家人的完整资料。
王钦德,居住万源黄钟。因前些年到麻柳打鱼而得知是蛟祖后裔,在收集资料期间经过多方打听联系上他们之后,听说还有一家人在宣汉熊家台居住,然而没有他们的联系方式。于是,王钦平就骑着摩托车前去熊家台查找,从紫阳麻柳起身翻过黄草梁,经皮窝乡来到万源,又从万源到宣汉毛坝经过冒尖村到达熊家台,行程5个半小时。经了解终于得知他们属于盐场王明礼之子王卫发的后人。当年由镇巴盐场迁到万源皮窝,又从皮窝迁到宣汉毛坝熊家台,后人又从熊家台分别迁居达州、万源太平镇、中坪、花楼等地。
通过修撰家谱过程中的反复登门拜访,不断了解情况,追根溯源,寻祖问宗,加强了家族人员和家庭之间的交流沟通,增进了彼此了解和信任,凝聚了人心,使得族人受到了深刻的族系传承亲情教育,激发起对祖辈的敬意与怀念,进而增强家族乃至民族的凝聚力。王钦平走到哪里宣传到哪里,他的“痴迷”得到了王氏宗亲的积极配合和大力支持。近七年来,他只手单骑摩托,跑遍了陕西紫阳麻柳、镇巴盐场、重庆开州、四川达州万源、宣汉等20余乡镇、40余村社、近千户宗亲家庭住户,访谈登录,查碑取证,资料录入,核查校对。几年来,自费投入仅差旅费、油耗、纸张笔墨、通讯网络以及宗亲来访接待等费用5万余元。
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在通江马三垭王氏宗亲联谊会会长王明态以及王大海、王大兴、王良会等族亲的大力支持、指导和帮助下,由王钦平这个只有小学文化的残疾人任主编的共420页约45万余字的《现臣祖公后裔家谱》,于今年9月成功问世。在他身上体现出的身残志坚、无私奉献的精神,受到了族人的一致好评和高度赞赏。
□王明态 本报社区记者 谯继 邱一彪
王钦平主编的《王氏家谱》
新闻推荐
10月4日,游客在四川省宣汉县巴山大峡谷景区游客中心咨询。国庆期间,川东北地区的巴山大峡谷景区游客络绎不绝。通过文旅扶...
宣汉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宣汉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