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叫雄关变通途

达州日报 2019-10-09 09:23 大字

(紧接第一版)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时代乐章。

在新建城开公路的过程中,沿线乡镇组织民工2300多人,大打路基工程突击战。修路民工、乡镇干部自带粮食,扛着锄头上了工地,在大山耸立陡峻的峡谷中,战天斗地,白天一身汗,晚上男女老少一起睡岩洞、打地铺,吃玉米、洋芋粗粮,奋战四个半月,路基工程形成。为了使工地顺利进行,时任交通局长李春云一线作战,亲自押运炸药,因原老路段的挡墙垮塌,运炸药的车翻下河中,李春云溺水死亡,因公殉职。原鸡唱乡生产队长钱学安,在运石方填筑路时,不慎木板车连人一起滚下崖,当场牺牲,在外打工的儿子钱光明,回来安葬了父亲后,主动向乡政府请缨,要求上工地继续完成父亲未完成的修路任务,送走父亲的第二天便上了工地,直至修路完工。经过20个月浴血奋战,1997年5月城开路全面竣工。

“十五”时期,宣汉县连续实施了公路建设三轮大会战,改造了县城各进出口要道,实施了“乡通畅”“村通达”工程,使全县通车里程达到4013公里,初步形成“三纵三横”大骨架。“十一五”期,又相继开展“会战07、决战08、再战09、大战10”交通攻坚行动,使全县通车里程突破5000公里,实现了乡乡通水泥路,80%的村通水泥路目标,构建形成“三纵七横”骨架网。“十二五”以来,全县按照“畅通主干道、打通主动脉、实现大联网、形象大提升”总体思路,以“畅通新宣汉”建设为抓手,相继改造宣双、南上、宣樊、宣清、双马、宣七路、普石路等干线公路484公里,大马力推进县乡道改善、村道公路、客运站点、安保设施及渡改桥建设,在全市率先实现100乡镇、建制村通水泥(油)路,基本形成了“一纵一横”高速公路主骨架、“四纵八横”国省县公路等级并联网。特别是2014年以来,宣汉县围绕“以构建乡镇场镇连接高速公路‘一小时’交通圈”总体目标,加速构建“内畅外联”交通格局,形成了南北有快速通道、东西有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的交通网络。当地群众到达州主城区只需一个半小时,“通行靠走”的局面彻底成为了历史。

奔康路上尽欢颜

交通的飞速变化,让百万宣汉人民驶上了脱贫奔康的康庄大道,当地经济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

“我们是湖南来的客商,准备把这一车脆红李拉往上海销售,那一车拉去长沙销售,后面还有一车准备拉往武汉,现在路修通了很方便,我们的货车可以直接到产业园里面来拉货,省去了很多中转环节,既节约了成本,还能多赚钱。”在宣汉县庙安乡八庙村万亩脆李标准化示范区,一位来自湖南株洲的黄姓客商对记者欣喜地说道。

据了解,以前的庙安乡村民种玉米、西瓜、稻田,但由于交通不畅,导致农产品滞留,村民常常苦不堪言。

“现在我们是道路交通四下连,特色农业挣大钱,买房买车不愁钱,外出务工人员都愿回家来过年。今年我的青脆李和脆红李全卖出去预计可以收入40余万元,明年我还打算再流转十几亩土地种植脆李,把收入再提高百分之二十。”庙安乡八庙村种植大户黄孝权信心满满。

不仅是庙安乡因为交通的通畅换了新颜,普石路、天七路等项目的通车,也给沿线乡镇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特别是巴山大峡谷快速通道和景区内环线的通车,直接带动巴山大峡谷片区102个贫困村、9万余名贫困人口脱贫,辐射带动周边21个乡镇46万余人增收致富。“现在县上开发巴山大峡谷,水泥路修到了药园,我的云木香、黄柏等药材一到收获季节,外地药商把车开到家门口,仅运费一项我就可以多赚几万元钱……”家住海拔2000多米的龙泉土家族乡“种药大王”陶化忠说起交通状况的变化兴奋不已。

“未来我们将围绕‘东出北上’综合交通枢纽总体目标,聚焦脱贫决胜和基础短板,以‘四好农村路’建设为抓手,兜底冲刺,加速构建‘内畅外联’交通格局。”该县交通运输局负责人表示。

□特约记者 张平 申浩伯

新闻推荐

一个画一个剪 宣汉八旬夫妻老博会秀剪纸才艺

一张桌子,一把剪刀,一幅老花镜,几张彩纸。日前在成都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四川)国际养老服务业暨养老产业博览会上,来自宣汉的张德...

宣汉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宣汉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