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川协作结硕果 宣汉“脆红李”变身“金元宝”

达州日报 2019-09-11 09:04 大字

“我今天已经卖了200多斤脆红李,均价2元,卖了500多元……”在宣汉县庙安乡聆音妙李果业有限公司的收购大厅,贫困户桂贞能手里拿着一沓人民币,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脸上乐开了花。高兴的不止桂贞能一人,和他一样,靠着脆李增收鼓起钱袋子的还有该县庙安、天宝等乡镇的400余户果农。而这一切都得益于浙川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四川聆音妙李果业有限公司的落地投产。

脆李酿果酒“丑女不愁嫁”

“我家共3亩多地,全部种的脆李,有200多棵,今年最少也会摘1万多斤吧!果大、味甜、色鲜,品相好的以均价3元多交给达川区或宣汉县城的水果贩子,剩下的卖相稍差的交给酒厂……”在庙安乡洞子村2组,水果贩子背着大筐小筐刚采摘的脆李来往穿梭于果林间。73岁的田登兴老人站在自家果园里,丰收的喜悦摇曳在硕果累累的李树枝头。

田登兴说的“酒厂”就是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对口帮扶资金250万元,庙安乡当地合作社自筹部分资金建立起来的脆李深加工企业——四川聆音妙李果业有限公司。

安居乐业是农民的梦想,旱涝保收是实现这一梦想的基本前提。“脆李种植是靠天吃饭的行业。前几年,李子成熟上市的季节遇上连续阴雨天气,成熟的脆李纷纷开裂,‘千沟万壑’的脆李让人惨不忍睹,根本无人问津,更谈不上出售卖钱。再加上周边乡镇的跟风种植,一度出现市场饱和甚至产能过剩的局面,有时看着成熟的李子烂在地里,泪水直往心里流。”据果农陈道波、桂贞爱、桂承富说,他们以前因为天气不好烂在地里的李子就有近2000斤。

现在,通过实施浙川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建成李子酒厂,拉长产业链条,进行脆李深加工,免去产业发展后顾之忧。裂果,去酒厂;小果,去酒厂;酸果,去酒厂;滞销的,去酒厂。厂里每年收购的脆李高达数十吨,企业对其实行均价2元的保底价收购,“丑女不愁嫁”,使户均增收4000元左右,果农产业发展信心更足了。

就业加创业都成“上班族”

择果、清洗、脱粒、粉碎……宽大整洁的厂房里,10余名身穿“白大褂”、手戴白手套的工人有条不紊地从事李子酒生产。67岁的贫困户黄孝清正“铆足干劲加油干”。黄孝清的妻子尹文秀因椎间盘突出并患有疱疹后遗症,常年到成都、重庆寻医问药,多年下来,已家徒四壁。异地搬迁到酒厂附近后,政府推荐他到家门口的酒厂务工,“贫困户”变身“上班族”,收入也不俗。

“每天按时上下班,厂方包生活,每个月能挣4000多点……”面对记者,黄孝清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满。

生产经理桂松魁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以前在成都盒马鲜生超市从事物流管理工作。都市闪烁的霓虹没有迟滞创业者求索的脚步。当浙川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落地他的家乡后,这位意气风发的都市白领毅然决定回归桑梓,造福乡邻。

“开发新的品种、改进生产工艺、提升产品质量、塑造企业品牌,在家乡带领乡亲们干,身体不再流浪、心灵不再漂泊,灵魂有了归宿,能用所学专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这个过程很美、很幸福。”桂松魁的感受不一般。

实施浙川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促进当地贫困群众就业,吸引有志青年回乡创业。脱贫奔康,乡村振兴,不再只是梦想。

分红有保底奔康不用愁

李子酒因具有美容养颜、促进消化等多种功效,而受到人们的青睐。市场上1斤李子酒就能卖出35元的好价钱,市场效益比单独出售李子翻了好几番,且常常供不应求。

宣汉充分运用定海区对口帮扶的资源红利,拉长产业链,标准化生产,在浙江方面的支持帮助下,南下北上寻经问宝,邀请农科院果酒研究院专家现场指导,提升品质、改进工艺、创建品牌、拓展市场,追求产业市场效益最大化,目的是带富一方群众。

当地群众也参股其中,贫困群众不仅能卖李子挣现金、就业挣薪金,更能入股分股金。

在企业建成试运行的当年,八庙村5组的黄泽明入股100元,就拿到了保底分红的118.2元。全部回收成本还有盈余,这样的“买卖”还真划算。

据了解,李子酒厂每年对42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按政府投入5%进行保底分红,即7.5万元用于贫困户分红;投产后实现利润的20%用于集体收入,壮大集体经济;实现利润的40%,即55.16万元左右用于贫困户分红,每户贫困户每年可收入1304元左右。

想群众所想,一切为了群众。

如今,庙安这个边界上的乡,贫困群众的钱袋鼓了、腰板硬了、底气足了、笑脸更灿烂了……

□特约记者 张平 胡晓赟

新闻推荐

柳家坝滨江湿地公园 核心区域具备休闲和游玩功能

效果图柳家坝片区开发项目地处州河上游,以通川区罗江镇现有场镇和州河以东柳家坝片区为中心,是北接宣汉、东达开江的重要通...

宣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宣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