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祭司文字解密巴国谜题 探访宣汉县图书馆

达州日报 2019-08-23 09:10 大字

部分族谱

《巴人文字略注》

古籍

盲人正在阅读盲人书籍

【编者按】

书籍是传播知识和思想,积累人类文明的重要工具,是人类进步和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4000多年前,达州就有古巴人活动。在漫长的历史中,书籍记载下朝代更迭、经济发展、社会变迁以及先人的思想、智慧、文化。那么,达州市图书馆究竟有着怎样的特色馆藏?

从今天开始,本刊陆续刊登系列报道,请你跟随记者的脚步,走进达州市各个图书馆,通过典籍中的文字和图片,探寻一段段立体而多彩的历史文化。

宣汉县图书馆始建于1975年,总建筑面积2893平方米,包括古籍、家谱、巴人文化文献、县乡情索引、国内外名著等各类书籍。现有纸质藏书10万余册、电子图书20万册,每年纸质图书年借阅量达9万册次,电子图书借阅量达80万册次,服务全县100多万人口。

《巴人文字略注》

在众多文献中,该馆负责人抽出了一本《巴人文字略注》,他介绍,这本书就是巴人文字的“字典”。该书收录了5300多个巴人象形文字,由于年代久远,读音已不可考,目前只能按明朝大祭司朱据元对巴人文字进行的译注汉字音序进行编排。书中每个字分三个部分,左上角是巴人文字,右上角是译注的汉字及读音,下半部是对此汉字的简单注释,主要留给专家学者对巴人文字进行解读。

《山海经·海内经》记载有“西南有巴国,大皞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远古巴国的起源、发展和消亡一直是个未解的谜题。此前,学术界一致认为,巴人包括延续至今的土家人,只有语言,而无文字。但继罗家坝巴人遗址考古之后,宣汉县在2013年竟奇迹般地发现了土家祭司文字,经专家判定,这应该就是神秘的巴文字,是研究巴人古文字的活化石。多年来,为助力解密巴国谜题,一群巴文化研究者艰难收录了5300多字,并对其进行定型、注义、分类,最终形成这本《巴人文字略注》。

印有图腾的族谱

一层铁书架上,摆满了魏氏、康氏、杨氏、熊氏等各姓氏族谱,封面大多为红底金字,而每个族谱上都印有相应的图腾。康氏图腾由四部分组成,上部为丫璋(丫),相当于今天的圆规,是测量天圆地方的天文仪器;中间是玑盘,即璇玑盘,是辨别方位的天文仪器;下面是天竿;其两侧的四点是圭度,即八卦历度。据该馆负责人介绍,馆藏族谱的每个姓氏都有专属图腾,图腾代表着这个姓氏的家风,以及他们祖先所作出的贡献,

寻根问祖是中华传统,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世系源流。族谱在经历一段低潮期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又兴起了修谱的热潮。“族谱放在图书馆更方便大家查阅,但初期收族谱时很困难。”该馆负责人告诉记者,很多家族都是年长的大家长掌管着族谱,一些老人的旧观念让他们始终不愿意将族谱交出。而有的族谱已经破损严重,如果再不抄录下来将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为收录各氏族谱,该馆工作人员多次上门求书。

目前,宣汉县图书馆收录了30余册族谱,除了文学作品、县乡志、儿童图书外,每年借阅族谱的人也非常多。面对现实的需求,他们加大了收录和完善族谱的决心,该负责人表示,不论多么繁琐困难,这项工作他们将一直做下去。

盲人书籍

宣汉县图书馆内有一间特殊的阅览室,几个书架上堆满了牛皮纸文件夹,每个文件夹打开都是一本又一本淡黄色的书,里面全是凸凹不平的小点。该馆负责人介绍,这些小点被称为盲文或称点字、凸字,是专为盲人设计、靠触觉感知的文字。盲人在中国是一个不小的群体,为让他们同正常人一样享受文化大餐,宣汉县图书馆购买了医学、文学、哲学、教育等类目的盲文书籍1000余册,并特设了一间盲文阅览室。

“盲文书需用专用纸张,且制作麻烦,所以比较贵,但目前来看书的盲人并不多。”该馆负责人告诉记者,每当有盲人来读书时,他们总是倍感欣慰。每年他们还会开展一些全民阅读、诵读活动,看到盲人,他们便上前告知图书馆有盲文书籍,鼓励他们前来借阅。

除了以上介绍的书籍文献,宣汉图书馆还存有当地各单位的部分资料,与有关宣汉的各期报刊,更有《通鑑辑览》《袁了凡鑑》《经学辑要》等价值不小的古籍。

□本报记者 杨蕙菱 文/图

新闻推荐

宣汉:积极防治水稻病虫害

□刘浩然特约通讯员王兴寨盛夏,正值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等水稻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期。宣汉县积极组织技术人员深...

宣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宣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