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出工业经济“达州加速度” 新中国成立70年达州工业经济发展纪实
达州市农产品加工集中区。(达州日报社航拍队 摄)
1959年12月1日,达县钢铁厂1500千瓦发电机组投产;1985年2月28日,在南外镇雷音铺钻出有工业性价值的天然气井1口;1993年2月8日,达县化工总厂磷胺工程竣工投产;1997年,华川汽车厂年产3万辆轻型自卸汽车填平补齐技改工程竣工投产;2002年,达州境内发现中国第三大天然气田,宣汉及周边县(市、区)资源量达3.8万亿立方米;2019年1月8日,市委四届七次全会作出启动达州市第二工业园区建设和达钢集团异地搬迁转型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
翻开达州《工业志》,从1949年到2019年,达州工业经济经历了风雨中艰难迈进、低谷中奋起直追的70年不平凡历程,与共和国一同成长。
艰辛的历程
1949年,达州工业只有20多家私营小厂,交通、能源和通信事业也十分落后,全部工业总产值7174万元,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产值比为92:7:1。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恢复”“三次调整”和八个“五年计划”建设,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时的1978年,达州市工业增加值增长为1.9亿元;到1991年,工业增加值首次跨越10亿元大关。数年间,达州工业加快了发展步伐,走上了持续、健康的发展道路。
1980年,达州工业总产值达到11.5亿元;1985年,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91亿元;1990年,工业总产值比1980年增长4倍多;2001年,结束了长达8年之久的净亏损,实现整体扭亏为盈;2002年,全市工业开始步入良性发展轨道;2005年以来,全市开工建设投资10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11个,总投资438亿元。2008年工业创历史最好水平,其中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增加值194.13亿元,同比增长30.0%,增速位居全省第五位。
达州是四川工业重镇,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培育了一大批知名企业。2016年,面对既要“加快赶”又要“加紧转”的双重压力,达州市坚持以转型升级为主轴主线,系统谋划,精准施策,一手抓存量改革提升,一手抓增量创新培育,全市工业从2015年的断崖式下滑,到2016年实现止滑回升,再到2017年正常增长,走出了一条高速度与高质量并重的发展道路。2017年,全市规上工业增长9.6%,总产值达到1158.5亿元。
2019年,达州工业突出“6+3”产业,坚定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六大产业集群发展,深入开展“工业提质增效年”活动,依托天然气、锂钾两大优势资源,扩链补链“两纤”新材料产业和“两车”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引进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提升电子信息产业配套能力,扩大生物医药产品产量,推动能源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制造强市。
奋斗的足迹
基础薄弱、发展迟缓以及产品形象的“傻大黑粗”,曾是对达州工业的真实写照。受此影响,达州工业发展长期呈现低速、徘徊状态,直到199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才迟迟跨过百亿元门槛。
达州工业在风雨中艰难迈进,走过了风雨历程,如今已具有相当规模。2000年撤区设市,特别是西部大开发和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给达州工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企业改革的推进,达州工业在经历企业体制改革的阵痛之后重获新生,不仅所有制结构得以大幅调整,且产品结构、行业结构不断优化,为达州工业的长期发展做好了充分准备。
(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希望这台笔记本电脑能让你们在大学里生活学习更方便。”近日,在宣汉中学会议室里,爱心企业四川优优服饰有限责任公...
宣汉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宣汉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