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片贫困区,如今成了4A名景区!有人月入过万,咋做到的 巴山大峡谷:穷山区的蝶变之路

达州日报 2019-08-07 09:16 大字

巴山大峡谷。(宋万明 摄)

四川达州是革命老区,也是秦巴山区连片特困地区,属国家集中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区域。“住的是茅草棚,穿的是破棉袄,啃的是洋芋坨,睡的是包谷壳”,是过去巴山大峡谷困难群众生活的写照。而如今那里的状况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四川东部宣汉县的巴山大峡谷地区,是四川省内唯一的土家族聚集区,拥有四个土家族乡。土家族人就是古代巴人的后裔,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巴蜀文化中“巴”文化的分支,“巴”文化就发源于这里。

2014年,宣汉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达20万,其中9.1万人来自巴山大峡谷地区。2016年,这里易地扶贫搬迁正式启动,至今654户2224人完成易地搬迁。

宣汉县龙泉土家族乡黄连村村民刘福太今年57岁,是土生土长的龙泉乡土家族人,他原来就住在大山里。2017年,刘福太作为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国家扶贫搬迁政策,全家搬到山下。

刘福太介绍,以前村民每次上下山,走的就是脚掌宽的土路。年轻人体力好,一次也要2个多小时,如果是老年人,单程就要走半天时间,遇上刮风下雨就不能出门。

大巴山区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33亩,几乎找不到一片平缓的坡地供农业生产。

刘福太的玉米地种在半山腰上,已经种了三十年。在接近60度倾斜的山坡上,想要站稳都很难,刘福太却要在地里爬上爬下,挥舞着锄头。在他身后,就是陡峭的悬崖,一不小心,就会滑下去受伤。现在,他的腿上还留有伤疤。

刘福太说,大巴山上的坡地土层很薄,在这样的坡地上种植玉米,扎不住根长不大,暴雨来袭就会倒伏,乃至绝收。一亩玉米地每年只能收成100斤左右,村民吃不饱饭就只能在地里挖一些野生的瓜果充饥,他们曾经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在“年夜饭”吃上一口大米饭。

大巴山虽然耕种面积少,但高海拔的山地,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特别适合种植中药材。龙泉土家族乡罗盘村的海拔就在2300米左右,这里种植着一种叫“云木香”的中药材。

“云木香”是生产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液的原料,提炼出来,还可以做香料。而且“云木香”的经济效益很好,不需要怎么打理,一年一亩地就能生产三四百斤。早在2005年,一斤“云木香”就能卖1.5元,这样算下来,村民们一亩地就能挣600元,这相当于种玉米一年的收入。

但是在往年,就算药材的涨势再好,村民也高兴不起来。因为想要将药材运出去,只能靠肩挑背扛一二百多里路,人力成本非常高。一斤药材背下山就要5角钱,每人一次只能背七八十斤,人力运输成本占卖价的三分之一。罗盘村村民陶化中是药材种植大户,家里有一千亩的药田,即便用马驮,碰到不好走的陡坡,马也会出现滚下山的情况。

要想富先修路,而修路就需要资金。2016年,宣汉县政府决定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以文旅扶贫的方式,在巴山大峡谷里启动景区建设,把土家乡寨变为旅游景点,希望通过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整个区域基础设施的提升,增加当地群众的收入。

巴山大峡谷属于AAAA级风景区,风光秀美。景区成立的旅游开发公司有500多人,70%都是当地员工,其中还有41位是贫困户。

巴山大峡谷景区的制高点,罗盘顶,海拔2400米,这里正在修建往返山下的缆车。做木工的彭云贵曾经在武汉的建筑工地里打工,每天能挣200元。现在,他既能照顾家里,每个月还有八千甚至上万的收入。能拿到高出外面一倍的工资,这是一个做梦也想不到的好事情。景区建设最火爆的时候,174个建设工地同时动工,有一万多本地民工在景区里干活。像彭云贵这样赶回来干活的本地人也不在少数。

彭云贵打算,等干完活儿,就拿着一年多的积蓄在罗盘顶开一家土特产店,自己也当一回老板。(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宣汉强降雨 致20名工人被困 达州消防紧急出动

本报讯8月1日15时52分,达州市消防救援支队张家坝中队接到报警称:宣汉县上峡乡柳茂村由于出现短时强降雨天气,导致该地一处煤...

宣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宣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