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窝村的蝶变

达州日报 2019-08-05 09:07 大字

●在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关于公示第一批拟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乡村名单的公示》中,宣汉县三墩土家族乡大窝村赫然在列。作为达州市唯一入选的乡村旅游点,大窝村如何从贫困村蝶变成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近日,笔者走进大窝村,探寻从贫困村到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蝶变。

雨后的大窝村桑树坪,空气清新、树木葱郁,独具土家特色的巴人山寨、民宿,掩藏在青山翠绿之间。

80岁的杨家瑞,是大窝村桑树坪的原住村民。住在景区安置房的他,每天茶余饭后都会和家人漫步在景区。谈起桑树坪的变迁,杨家瑞感慨万千。杨家瑞说:“我原来的房子就在旅游接待服务中心这个地方,是土木结构,很差的一个房子。”

杨家瑞告诉笔者,大窝村因境内有一个大天坑而得名,盛产药材、玉米、马铃薯。大窝村幅员面积38.5平方公里,9个村民小组2348人,其中土家族聚居1840人。然而交通闭塞,基础条件薄弱,深度贫困就像绵延的大山,横亘在这里几代人面前。

2014年,随着国家提出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宣汉县因地制宜,决定实施巴山大峡谷旅游综合扶贫开发项目,带动北部山区整体脱贫,这也让守着青山绿水的大窝村村民看到了希望。

大窝村党支部书记刘启兵说:“宣汉县委、县政府决定把大窝村纳入景区开发,村民激情都很高,大家想通过旅游开发改变贫穷面貌。”听到这个消息后,杨家瑞的儿子杨维明喜出望外。他主动配合拆迁,并积极参与景区建设。

大窝村作为巴山大峡谷景区的核心,干部群众以“建好景区,舍我其谁”的气慨,支持景区建设,谱写着巴人后裔敢为人先的磅礴诗篇,短短2年时间就完成了建设任务。

与此同时,为了顺应旅游发展和游客需求,大窝村利用当地优美的自然环境资源,丰富的民族文化生活,景区核心的地理位置优势,以巴山大峡谷为依托,开发建起了“桑树坪民俗文化体验”等特色旅游项目,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致力于打造美丽乡村。

杨家瑞的孙子杨轻松说:“我利用自家的房屋做起了农家饭庄和民宿,也流转了300亩土地,打造了一个桑葚采摘园,带动了20余人就业,预计年收入在50万元左右。”与此同时,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引导下,村民还通过资源入股、劳动就业、农旅联动、文化演艺等多种模式,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截至目前,全村种植花卉、水果产业园1760亩,中药材1万亩,发展民宿6家、特色民宿酒店9家。2018年,大窝村共计接待游客53.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50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2700元。

三墩土家族乡党委书记陈国庆介绍道,三墩土家族乡大窝村是巴山大峡谷景区的核心,该村紧紧围绕旅游开发、景区建设实现脱贫致富,用短短3年时间,实现了村容村貌和老百姓生产生活方式的彻底转变,从全乡最落后、最边远、最贫穷的贫困村,发展成为了现在全乡最便捷、最繁华、最幸福的旅游新村。

□文/王兴寨 孙中华 图/王利

新闻推荐

50余名重庆知青重返宣汉感受新变化

本报讯近日,来自重庆的50余名知青重返“第二故乡”——宣汉,开启了“畅游巴山峡谷、情系巴国故都”的观光之旅。走进洋烈...

宣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宣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