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均痴迷音乐不改初心,创作歌曲数百首,数次获得全国金奖 声乐,亲密的人,亲密的爱人
练琴
唱歌
获奖证书
音乐是反映人类思想情感的一门艺术,它能抒发我们的感情,表达喜乐哀怨,使情绪得到释放。巴山音乐人李明均的创作中,藏匿着身处钢筋水泥丛林的现代人对自由生活向往的情感,容易让听众产生共鸣。
截至目前,李明均创作歌曲数百首,先后获得了全国原创歌舞比赛金奖、第五届全国新春原创歌曲比赛金奖、第七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举办的全国原创歌曲金奖。
耳濡目染结缘音乐
李明均出生在宣汉县五宝镇,外公、舅父是敲锣打鼓、吹唢呐的好手,常常受邀出门演奏。几岁大的李明均便把敲锣打鼓、吹唢呐学得有模有样。
中学时代,音乐老师成了李明均的引路人。崔健的摇滚,费翔的流行音乐,在师长的翻唱自录中成为李明均的耳间新风。“老师说要练声就要跟大河比。”李明均回忆道,每天早上与漂亮的音乐委员相约到河坝练声、到琴房练习乐器,是其青春时代不可磨灭的印记。这一时期,李明均的音乐天赋得以展现,弹风琴、吹口琴……下了课女孩们喜欢围坐一起听他唱歌,更屡屡参赛崭露头角。青春期的虚荣心得到极大的满足。
课堂上,李明均心思已经随着音乐飘荡,数学、物理公式俨然化作了音乐符号,即使班主任一再反对,他也毅然报考了音乐专业。
矢志不渝历练唱功
李明均在考场上第一次见到钢琴,完全是靠着弹奏风琴的手感完成专业考试。监考老师看中了他的天赋和对音乐的热情,李明均最终如愿以偿走进成都师专音乐系。
1989年,大学里的李明均每日的生活是寝室、教室、琴房三点一线。乐理课、视唱练耳课是一切的基础,他随时挎着个录音机,把老师上课的内容录下来反复理解。教授最擅长民歌,这让李明均积累了大量的民歌素材,唱功上进步明显。
毕业后,李明均被分配到宣汉县师范学校担任音乐教师,但他并未停止对音乐的探索,利用工作之余到舞厅找了一份兼职的工作。“你就像那冬天里的一把火,熊熊火焰温暖了我的心窝”“历尽苦难痴心不改,少年壮志不言愁”……80年代,李明均接触到了大量流行音乐,增强了自己的乐感。
为了练好台风,李明均抓住每一次上台的机会。在宣汉灯光球场举行的春节晚会,是李明均第一次站上有数千观众的大型舞台。
在西南师范大学进修本科期间,美声深造拓宽了李明均的音乐道路。那段时间,李明均的钱全部花在了学习上,为了节约一些住宿费,有时便拿着报纸候在老师家门口打盹等候开门。
创作源于生活
民歌、流行、美声……扎实的基础、丰富的阅历成了李明均创作中的财富。“没失恋写不出伤感;性格不张狂写不出豪放。”李明均说,“要想接地气,就得与当地的老百姓交流。把握方言的声调、节奏的快慢,闭门造车走不到老百姓心坎里。”
“谱曲的灵感不在提笔落笔那一瞬,而是自看到歌词开始。反复朗诵至能背下,才能理解个中含义,体会其中情感。”谈及谱曲,李明均道出要义。
“能酸辣,能麻辣,也能清淡。”一首词能谱出多种风格的李明均,说自己是个“花心”的创作者。数十年间,他谱曲的校歌、企业歌曲、旅游景点歌曲数百首,无论是民歌、情歌、儿歌都有。为巴山大峡谷写的迎客歌,既结合土家族元素,又增添了土家儿女打情骂俏的生动。
2017年,李明均与陈官煊合作的《我想去拉萨》获得了全国原创歌舞比赛金奖。同年,具有浓郁陕北风格的民歌《新想亲亲》自上万首作品中脱颖而出,获第五届全国新春原创歌曲比赛金奖。今年,他再次以《情归碧瑶湾》《一秋桂花酒》获得第七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举办的全国原创歌曲金奖。
视音乐为爱人
“虽然我的职业是达一中的一名音乐教师,但我认为自己一辈子都是学生。”流行音乐、民歌是他的强项,但是为了丰富创作元素,李明均主动研习川剧、京剧、越剧、豫剧。
为了探究不同乐器吹出的旋律对歌曲的影响,除了擅长的钢琴、吉他,李明均还掌握了萨克斯、葫芦丝、巴乌等数十种乐器。一路走来,顾召华、冯鄂生、薛世民、黄虎威等一众音乐家前辈在李明均的音乐道路上给予指导,对此他深怀感恩。微信上,李明均加入了70多个词曲家群,只为扩展音乐视角。
谈及获奖,李明均谦虚地说音乐是无止境的。一架钢琴、一方书桌,吉他倚靠墙边,白纸上跳动着音符——这就是他的生活。音乐就像一个亲密美好的爱人,是他一生的最爱。
□本报记者 戴静文 文/图
新闻推荐
本报讯宣汉县厂溪镇依托当地良好的旅游资源,着力打造“中国红寨”旅游项目。“背部还要稍微矮一点儿,稍微修过来一点儿,耳朵...
宣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宣汉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