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氏父子和蜜蜂的故事
“要学喜鹊盖新房,要学蜜蜂采蜜忙,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要靠劳动来创造。”今年32岁的胡真豪跟着父亲胡中平养了10年的蜜蜂了,从爷爷开始,他们一家三代,都扎根通川区罗江镇杨家沟,靠养蜂为生。胡真豪老家在杨家沟山顶的另一端,15年前,父亲为了他读书,将家搬到罗江街上,这几年,胡真豪在达城买了房子。胡真豪说,蜜蜂迎着朝霞出,披着余晖归,既敬业又精业,博采百花之“糖”,风雨无阻。它们与花为伴,与花为善,不厌其烦,精益求精,认真采撷每一朵花,精选能酿造好蜜的新鲜花粉。甘作“月下老”,使花儿开满树,青果满枝。
每年3月,越冬之后,油菜花开之际,蜜蜂就开始了一年的工作。胡真豪家养的是意大利蜂,方圆10里都是它们的采蜜范围。意大利蜂分为蜂王、雄蜂和工蜂。寿命最短的蜜蜂是工蜂,工蜂的寿命是与其劳动强度直接相关的。他说,像3、4月最繁忙的大流蜜期,工蜂频繁的采蜜,这个时期的工蜂寿命最短,只有十几天。他们会跟随花期将蜜蜂带到不同的地方去采蜜。“4月初,罗江周围的油菜花谢了,宣汉的槐花就开了,等蜜蜂回巢后,我和父亲就会连夜把养殖的六十多箱蜂箱搬到宣汉去,让蜜蜂采槐花蜜。5、6月采玉米花粉,7、8月又会回到杨家沟采集痱子草花粉……”胡真豪告诉记者,蜂箱的选址有讲究,周围要有丰富的蜜源,靠近水源,场址要地势高燥,背风向阳,场地开阔。
胡中平是罗江镇出名的养蜂大王,每年都会有慕名而来拜师学艺的人,他教过的30余名学生分布在达州各个县、市、区。胡中平今年57岁,却已经养了45年蜜蜂。21岁时,他娶了两座山之隔的妻子,凭着从他父亲那里学来的技术,养活一家。胡真豪说,小时候,老房子屋前屋后都是蜜蜂,不懂事的他经常拿根棍子去惹蜜蜂,每次都被蜇得嗷嗷大哭。“父亲安慰我说,蜜蜂蜇了好,能治风湿。”胡真豪说,他永远记得那个燥热的盛夏傍晚,他和父亲坐在家门口的大柏树下乘凉,不善言辞的父亲用质朴的语言为他讲蜜蜂的勤劳精神、团队精神、奉献精神、求实精神、自律精神。再大一点,胡真豪也不怕蜜蜂了,并且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积累了很多关于蜜蜂养殖的知识。
高中毕业之后,胡真豪外出闯荡,每次午夜梦回,他总会想起家乡,想起百花绽放时,一大群密密麻麻的蜜蜂穿梭在这自然馈赠的山清水秀中。采蜜时,它们成群结队地停下,又成群结队地飞走。有上有下,一起一伏,在这个神奇的大舞台上演绎着属于它们的精彩。3年之后,他回到家乡,和父亲一起,与蜜蜂为伴。他说:“蜜蜂就是我们家的‘宝’,这些可爱的小精灵为我们带来了幸福和希望!”
□本报记者 赵曼琦
新闻推荐
□山鸿文/图古蜀道中的金牛道和米仓道为人熟知,但对荔枝道却知之甚少。杜牧的《过华清宫》诗: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
宣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宣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