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的“谋”与“动”
编者按:1月22日,《川报观察》刊发记者采写的文章《达州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的“谋”与“动”》,就达州为何要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如何去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等进行了深入报道。现转载于下,敬请关注。
□川报观察记者 徐莉莎
在达州市达川区百节镇的达州新机场建设工地,地基处理工程已完成,“接棒”的是土石方工程。为了在今年底达到通航条件,春节前,土石方部分至少要完成90%。
达州发展的两张“王牌”天然气和锂钾开发也传来好消息。目前达州市天然气已探明储量7000亿方。达州市创建国家级天然气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区的《实施方案》近期已通过国家能源局专题论证会,有望获得国家能源局批复。届时,达州将在国家油气体制改革,央企与地方合资合作等方面开启探索征途。
在宣汉,经济价值超过3万亿元的锂钾资源开发也正在启幕。锂钾综合开发产业园园区总体规划、产业规划已经编制完成,园区连接高速公路快速通道路基工程即将过半。达州站在了天然气和锂钾两类“万亿级”资源开发的“风口”。
风疾潮涌,山高谷寒。在达州这片1.6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处处可以感受到事业蓬勃发展的热度。大资源、大开放、大手笔。把“深居”秦巴山区的达州推到台前的,是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的内动力。
月初,达州市召开市委四届七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市委主要领导对达州加快实现“两个定位”、奋力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将达州“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谋
理论和市情的碰撞 不唯GDP,追求成色十足的经济副中心
11月中旬,《四川日报》的一组文章出现在达州市委主要领导案头。4组报道的采访历时数月,集合了全国专家,对一个全省热词“省域经济副中心”,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和详细阐释。明确提出经济副中心不仅要看经济“吨位”,还要看经济质量、经济腹地、交通“集输力”等多种要件。
对省内“七雄”来说,这组文章恰逢其时。2018年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支持达州建设四川东出北上综合交通枢纽和川渝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支持包括达州在内的7个区域中心城市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该报道受到省委高度重视,批示各市州认真研究。
对达州来说,重要程度更是不言而喻。去年4月起,达州市上下就开启了长达数月的“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对国情、省情、市情乃至乡情、村情和发展机遇,有了清晰认知。
这组文章的出现,让“省域经济副中心”的概念从模糊到清晰。一些省份经济副中心不止一个,特别是这组报道中的经济副中心,不再“唯GDP”,让经济总量全省排名第七的达州看到了希望。
达州市委主要领导认为,GDP在经济副中心标准中起作用,但不再起决定性作用。以最新的评判标准分析,达州较先前的GDP衡量标准优势更加突出,建成经济副中心希望更大。
在市委政研室牵头下,达州对争创经济副中心的要件进行了长时间理论研究。梳理出省域经济副中心的定义和十大要件,投射到达州市情各个方面,再分析达州发展优劣势和争创方向。
实践与理论,在达州碰撞出火花。12月,一篇达州市委主要领导的署名文章《关于达州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的思考》在全市领导干部间传播。
文章认为,地理区位、空间距离、经济腹地、交通枢纽、战略资源、地域文化、政策支撑等方面具有优势;同时,经济总量不大、发展质量不高;发展的战略大通道尚未形成;战略性资源开发利用不明显;城市的承载服务能力不充分;思想不够解放、营商环境不优等短板制约着达州发展。
1月8日,在前述会议上,达州市委主要领导代表市委明确提出,到2025年将达州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
如果说,此前达州对自身的谋划是落实省委“两个定位”、迎接高铁时代的“一揽子”计划;那么经过近半年的理论和市情研究,达州占到了更高的定位,从争创经济副中心的角度审视自身,寻找到了优势、短板和解决之道。
动
不进则退,慢进亦退 “一年干成几件大事,几年塑造一个格局”
“这是我到达州5年来,最提神带劲的一次全会”,市委副书记、市长郭亨孝不禁在会上感慨。
提气的不止是市长。作为全市宏观经济管理部门,达州市发改委也在会上提出,统筹谋划大项目、争取大项目、建设大项目,把争创工作项目化,确保每年新增纳入国家“三年滚动储备计划”大项目数量增长10%以上,投资额年均增长10%以上。
“按部就班、墨守成规建不成经济副中心。”达州市委主要领导认为,争创经济副中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周密谋划、详细研究,(紧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1月16日,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吴立岩率慰问团先后来到宣汉县、达州经开区,走访慰问敬老院的老人、因公牺牲的干部遗...
宣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宣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